第二,個人能力:個體之間學習能力不同,而培訓進度相同。新生代農民工個體之間受教育水平有著較大的差別,他們的學習能力也有著較大的差別。但現在就業培訓模式並沒有將不同層次的學習能力的人群區分開來進行培訓,在相同的培訓進度下,容易導致學習能力相對弱的群體跟不上學習進度,從而感到學習無力,喪失培訓學習動力。
第三,培訓環境:培訓方法單一。現有培訓普遍以課堂講授形式進行,少有其他形式培訓方法的使用。新生代農民工作為有新思想的人群,傳統的課堂授課方式無法再滿足他們的需求,也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傳統的講授方式不利於促使他們發揮自己的最大潛能,開發他們的智力,從而影響培訓的“績效”。
2.績效與報酬的關係
培訓的績效是知識和技能水平的提升,當人們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時,他們往往需要一定的獎勵。在實際對農民工進行培訓的時候,很多培訓機構並沒有進行及時的培訓效果測評。即使某些培訓機構有測評,也存在著測評方法單一問題:為了方便,測評基本統一采用筆試測試理論方式進行,沒有根據測試的內容來選擇更加合適、有效的測評方式、方法。
3.報酬與滿意的關係
一般培訓機構對培訓效果好的受訓者給予的獎勵,多為資金獎勵。新生代農民工參與培訓不僅希望提升物質生活水平,還有對未來發展的考慮。僅僅提供資金獎勵,獎勵沒有根據需求來設置,很多時候“報酬”帶來的滿意程度並沒有達到最大化。
三、新生代農民工就業培訓的建議
1.培訓內容
(1)培訓內容板塊設計
新生代農民工缺乏對自己的正確認識,在實際培訓中有必要先對他們進行自我認知培訓。對自己有了清楚的認識後才能給自己設立準確的目標和前進方向,這是職業發展的前提。雖然發展是新生代農民工外出務工的追求之一,但他們職業發展規劃並不明確,在他們對自己進行評估、分析後應當有專業人士對現實市場需求進行分析,讓他們知道市場缺少哪些人,現時狀況下的各行業發展是怎樣的,以此為基礎進行職業規劃培訓,讓他們進行自己的職業規劃,明確自己未來的發展。
高物質和精神享受及低工作耐受使新生代農民工在用人單位中並不總是被看好。用人單位是利益追求者,他們渴望的員工是既要有能力還能肯幹的人,在能力相同的情況下,他們更加傾向選擇能吃苦的人作為自己的員工,因此在新生代農民工培訓過程中也要增加對其吃苦耐勞品質的訓練。
無論是傳統農民工還是新生代農民工,他們從事的職業以操作性職業為主,有學者提出我國目前缺乏的是技術工、高級技術工。而目前的培訓機構普遍以純理論教學為主,在培訓中應當增強對技術技能等實際操作動手能力的培訓。
(2)培訓主體內容設計
培訓的內容根據新生代農民工的職業規劃設定,如有的受訓者目標為就業,在培訓過程中就以增強就業競爭力為主要目標設定培訓內容;受訓者目標為創業的,在培訓中就以增強創業能力為目標進行培訓內容設計。培訓進度方麵,應以大多數受訓者為主,控製培訓進度。對於學習能力較弱的受訓者進行課後輔導,考慮到時間方麵的限製,可以選擇網上輔導,這就要求培訓機構建立網上學習係統,方便受訓者隨時上網學習。
2.培訓方法
培訓的方法多種多樣,每種方法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優勢,應當針對不同的培訓內容選擇針對性的培訓方法:對於自我認知的培訓應當采用課堂教授法,在課堂上講解自我認知的重要性及相關理論,如何進行自我認知等;職業規劃培訓可以由名人案例引入,調動其內心學習驅動力,再進行理論教授。理論教授的過程中摻雜案例分析,讓受訓者對案例進行分析並加上培訓師的講解,以此鞏固所學知識,教授完畢讓受訓者根據自身情況進行自己的職業規劃,學以致用;吃苦耐勞培訓可以通過模擬訓練法進行,模擬艱苦就業崗位設定其生活環境,慢慢磨礪,逐漸提高其吃苦耐勞能力;對技術技能的培訓則可以選擇指導的方式進行,先讓他們自己進行操作,由培訓師對其進行指導、解惑,實際培訓中也可以選擇理論實踐結合的方式進行。在實踐過程中穿插理論的講解,這樣更加有利於理解和記憶。培訓的方法應該根據需要進行相應的變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