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談360度評價方法在企業中的應用(1 / 2)

談360度評價方法在企業中的應用

績效·薪酬

作者:盛國紅

360度評價方法,顧名思義,是一種全方位的評價方法,評價者不是單一的。值得注意的是,這一考核方法最早由一家企業提出並加以實施運用的,即著名的英特爾公司。此後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得到廣泛的關注和應用。360度評價法是來自各個方麵的評估者,包括被評估者的上級、平級、下級、客戶等,共同對被評估者的工作績效、領導力、價值觀等進行評價的一種評價方式,甚至被評價者本人也會參與進行評價,隻是其評價得分不計入最終結果而已。

由於其評估者來源的廣泛性,360度評價方法有一個顯而易見的優勢,就是評價結果相對全麵和公正,減少了僅由上級評價可能帶來的偏差。同時也由於評估者來源豐富,這種評價方法成本高,工作量大。同時,使用者對360度評價方法的操作不當或者誤解都有可能導致結果變形。

筆者多年使用360評價方法進行管理人員的領導力評估,深感其“雙刃劍”的尷尬境地,駕馭這一方法的人力資源同行們,如同刀鋒上起舞,需要把握很多。

一、360度評價評價誰?

360度評價的優勢很明顯,不把對一個人的評價隻歸結在上級身上,平時與之打交道、彼此熟悉的人都可以對其進行評價,這樣評價出來的結果更加立體和完整;但同時,這種評價方法的劣勢也很明顯,評價的成本較高,需要評價者對該方法有比較準確的理解和客觀公正的評價態度;綜合考慮以上因素,這種方法適用於評價哪些人呢?

很顯然,360度評價法不適用於大範圍的一般員工評價,而隻適用於管理人員,尤其是中高級管理人員的評價。被評價人的上級、平級也都是同時帶領團隊承擔某方麵工作的管理者,被評價人下屬是其團隊的成員,如果有外部客戶參與評價,由於被評價人在企業中較為重要的角色定位,其業務上的影響力也決定了客戶的評價對企業的價值比較大。評價者能夠在日常工作中比較多地接觸和觀察到被評價者,是進行評價的前提;反之一般員工主要做好本崗位職責的工作,了解其工作情況更多地是其上級。

此外,有的員工主要工作可能是對外服務,企業內部的其他員工對其的評價對企業來說不重要,而外部客戶的評價可能更重要,這時候使用360評價時,外部客戶及員工的直接上級應該是主要參與方,而平級倒不一定參與。

二、360度評價評什麼?

首先,業績不適合作為360度評價的內容。業績結果應該是客觀性和事實性很強的、盡量量化的,即使不能完全數量化,也應該用時間、質量、速度、排名等方法進行衡量,上級對下屬的業績結果應當具有最大權重的評價權。同時,保證業績結果的剛性,有利於保證業績考核的嚴肅性和公正性。

其次,360度評價的重點內容可以集中在領導力、工作態度、個人品格方麵。眾所周知,領導力涵蓋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包括思維能力、整合資源、溝通協調、帶領團隊、客戶導向等等方麵,領導力隻有在與他人有交往時,才能被感受和觀察到;此外,一個人是否正直、誠信、敬業 、負責,都是可以在工作接觸中觀察到的。這些都可以作為360評價的內容。

三、360度評價得分如何計算?

在計算360度評價的結果時,不同評價對象的權重應當如何分配呢?

一方麵可以按照不同評價對象來分配,而評價對象在所有評價內容上的打分按照平均分計算。例如筆者在工作實踐中,上級、平級、下級的權重分別為50%、20%、30%。為什麼這麼設置呢?背後的邏輯是,上級應該是在工作中對下屬的工作行為觀察比較多和比較有效的,同時上級對下屬的評價一般立足於工作結果而不是人際關係,所以上級的評價應當占主導地位;下屬在工作中接觸被評價者比較多,也可以觀察到很多行為;而平級在評價中可能由於競爭關係、人際關係等方麵的影響,客觀性可能相對差一點兒,所以平級的權重相對低一點兒。

同時,在計算分數時,不同評價要素(行為)的權重可以有所不同,但這是根據評價內容確定的。例如,在評價的十項能力中,“團隊建設”相關的行為占有整體15%的權重,是其中比較重要的。不同行為之間的權重分配不受評價人的影響,即在上級、平級、下級的打分計算時,不同行為的權重是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