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台州刺繡:從實用走向欣賞(1 / 2)

台州刺繡:從實用走向欣賞

天工藝苑

作者:陳敢

2012年11月,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刺繡藝術專業委員會在浙江台州市召開年會。來自全國各地28個繡種的近百名專家齊聚台州,共同探討刺繡藝術技藝,開展學術研究。其間,專家們參觀了台州繡衣藝術館,詳細了解了台州刺繡的發展曆程及精湛的製作工藝,令專家們讚歎的是台州刺繡從實用繡品走向欣賞繡品。

台繡集中西方藝術於一體

台州刺繡是集中國傳統手工刺繡藝術、西方現代時尚和當代純粹藝術於一體的原創設計師品牌。台州繡衣主要產於海門(現台州市椒江區)、臨海等地,現在除內銷外,還暢銷日本、意大利、加拿大、美國、法國、巴西、埃及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

台州繡衣創始於1906年,迄今已有百年的曆史。起初,由意大利傳教士和修女們傳授婦女、兒童們繡花,逐漸成為婦女們謀生的一項重要手工藝。這時,商人許澤民在海門首創“許永利繡衣廠”,以後,繡工隊伍不斷發展壯大。

1951年,海門成立繡花專管機構,扶植生產發展。1953年,成立海門繡衣生產合作社,到1957年,發展成為海門繡衣廠。60多年來,新花樣、新原料、新工藝不斷出現,針法從原來單一的雕、包、繞,增加到抽、拉、鑲、貼等300多種。

在鑲貼工藝上,又有了新的突破,創作了鑲嵌緞條、喬奇紗等,既保持了浙江雕繡的工藝特點,又具有新的藝術風格。在衣料上,除真絲雙縐、絹紡、生絲電力紡外,又增加了素縐緞、絹緯塔夫綢、滌綸縐、滌春紡、滌棉綢等。花色品種從睡袍、長裙發展到現在多款式的各種繡花男女襯衣和全雕女繡衣等1100種。

台州繡衣,以海門、臨海的真絲雕繡女繡衣最為著名。海門、臨海的雕繡女繡衣的特點是:上棚墊底,繡工精細,圖案凸出,立體感強。寧波的彩繡女繡衣,色彩典雅,古樸大方,布局嚴謹,具有民族風格。特別是海門繡衣廠的“大富貴”牌全雕女繡衣最為突出,繡工精致,布局舒展大方,風格獨特,一件全雕繡裙衫套,需要8名熟練的女工生產30多天才能完成。1982年,海門、寧波、臨海生產的女繡衣分別榮獲全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銀杯獎。

近幾年來,由於市場需求的變化,台州繡衣逐步趨向時裝化,充分發揮了浙江得天獨厚的真絲麵料和豐富、精致的工藝及針法的優勢,采用國外流行的款式,運用上等縫紉技藝,製成時髦的繡衣,進一步促進了生產。

目前,已有長裙、套服、上衣、緊身緊袖服裝、日常便服、高級時裝等新款式200多種。

百年台繡已經曆三代傳承:第一代創始人應大玉先生開創先河,集抽、拉、雕、包、繞針法於一體創作了全雕繡衣,創立了自成體係的繡種,成為與玉蜀繡、粵繡、湘繡、蘇繡並稱的台繡。

第二代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陳克先生係應大玉先生的嫡傳弟子,台繡刺繡研究所所長,研究開發多種台繡工藝並獲得多項國家專利。

第三代傳承人林霞女士即台繡集團董事長兼設計總監,具有深厚的中國傳統手工刺繡功底及西方服裝時尚學的技術背景,將台繡與國際時尚、當代藝術完美結合,提出“服裝與藝術”的台繡發展新理念。

從實用繡品走向欣賞繡品

今年50歲的林霞是中國刺繡工藝大師、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浙江省工藝美術協會常務理事,台州刺繡第三代傳承人,現任浙江台繡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兼設計總監、首席設計師及台繡藝術館館長、台繡刺繡研究所副所長。

作為台州刺繡的第三代傳承人,發揚台繡文化,是她的願景。在她的作品中,傳承與創新有了最佳的契合點,她也因此成為了台州首個獲得中國刺繡工藝大師稱號的藝術家。

“通過蠶的一個蛻變,我想體現我們整個文化發展和人生的一個足跡,做成一個當代藝術,就是軟雕塑的感覺。”林霞介紹說。

將刺繡作品做成軟雕塑,從實用繡品轉向欣賞繡品,這個想法在業內算是首創,對林霞來說,創新和嚐試一直是她作品的生命力,如何將傳統的技藝和現代的理念交彙融合,是林霞在33年從藝路上一直堅持不斷探索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