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想當然的認為所見即事實,看到無限遠,算到無限遠,就是無限了,但這個宇宙並不是均一的,人們在相對論出現之前也認為空間是均質的,但之後卻發現質量會扭曲周圍的空間,隨後引力波在實際觀測中得到確認。實際上宇宙的不均一度遠遠超過人類的想象,因為人類的尺度太小,所以很難發現自己所處的均一空間範圍非常狹小,甚至就在幾百年前,人類還認為自己所處的世界是一個巨大的平麵。
尤其在發現“空泡”性質之後,人類更加明白,一段時間內偏安於一隅才是明智的,想要突破空泡根本不可能。上個世紀的“新天景”工程已經切切實實揭示了人類所處的宇宙是一個空泡,這個空泡和宏宇宙其他部分是截然分開的,不大,中間隔著不知多遠的虛空,這個虛空中什麼都沒有,真真正正的無,換句話說,人類所處的空間更像是一個獨立的宇宙,如果宇宙這個詞是狹義的話。環日加速器負責人曾經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宇宙是很大,但跟我們沒什麼關係。”
更不幸的是,人們進而發現這個宇宙的質量遠遠在膨脹臨界點以下,這就意味著,宇宙膨脹僅僅是暫時的,遲早有一天,它會重新收縮。
“時間是稀缺資源,但我們已經幾乎沒有了!是甘心迎接毫無希望的未來,還是最後一搏!是束手待斃,還是扭轉乾坤?如果我們不得不最終接受被壓縮成奇點的命運,那麼人類還談何未來?我們不一定能夠完全逆轉宇宙,我們也不奢望能夠逆轉,但是我們要爭取時間,爭取讓子孫們想到逃跑方法的時間。女士們,先生們,所有的地球公民們,我們已經幾十年沒有取得重大科技突破了,這種跡象早在22世紀初就出現了,可是我們沒有發現,我們的科技發展已經變緩,就像人進入暮年。如果我們不采取行動,時間會變得更慢,我們會怎樣呢?雖然我們感受不到,但是這一過程已經被證明在加速。”聯合國秘書長麵對著全球的代表發表演說,全世界的人也都在觀看直播。
“在今天這個偉大的日子裏,我們知道,我們能夠改變宇宙,我們要用人類的力量和宇宙抗衡,人類雖不能延續千秋萬代,但我們也絕不應該再此時滅亡,因為還有太多事物人類沒有探索!還有太多地方人類不曾到達!”會場爆發出振聾發聵的歡呼。
“今天,我們要挑戰不可能,我們要用人類的頂天及地的氣魄告訴上帝,我們終將生存下去!”
“人類從未像今天一樣,如此團結,如此同仇敵愾,因為在共同的命運之前,所有的分歧和隔閡,所有的不滿和攻訐,都不足一提,如果我們最終反抗不了宇宙,我們終將一無所有!”秘書長翻動演講稿,“我們花費巨大的代價,投入了數不清的人力,做了無數的實驗,最終我們得出了一個結論,魚兒想要繼續生存,就必須逃離這個池塘,雖然我們目前並不清楚池塘之外是否有大海,但是我們知道,呆在池塘裏,終究會幹涸而死。我們會有勇敢的宇航員衝出水麵去看,但我們目前的科技還不允許我們這樣做,所以我們需要時間去解決我們前進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困難,這可能需要數百年,但我們已經沒有這麼長的時間了。其他的聯合國同事曾建議我不要將我們麵臨的困難公之於眾,但是我說,”秘書長豎起右手食指,“每個人都有知情的權利,如果每個人都不知道人類目前麵臨的處境,又怎麼指望我們能夠同心協力共赴難關?今天,我們要邁出人類自我拯救的第一步,開啟‘回天工程’的基礎建設階段!”又是一陣歡呼,“現在我宣布,‘回天’工程正式開始!”
大屏幕上切換到衛星俯拍地球的場景,經過這麼多年的建設,沿著地球赤道的陸地上有一條寬兩三千公裏的白色條帶,條帶兩邊的還有零星的白色塊,這些都是為回天工程興建的火箭發射場,人類至今進入太空的方式仍然是和兩百多年前的老古董沒有差別,通過助推火箭將飛船發射至太空,但慶幸的是火箭已經可以回收,並通過維修調整再次發射,發射成本已經降得很低,而這還要感謝當初勇敢邁出第一步的埃隆·馬斯克,後人稱他為回收火箭之父。屏幕上簡直像是人類幻想很多次的超級世界大戰的末日場景,數百枚火箭從地球直奔太空而去,隨後運載火箭會脫離飛船,穩穩降落在預定好的陸地落點或回收駁船上,這些火箭會在各發射中心流通使用,而載人或貨運飛船則繼續向前。各發射場都處在緊張的發射狀態,他們要在幾天之內將設備全部運送至地球軌道,然後這些設備最終會被運送到遠太陽係周邊太空柯伊伯帶之外的環日軌道。
人類從未麵對過這種情形,毫無希望,毫無還手之力,甚至連保持現狀的可能性都沒有,人類所麵對的不是別的,是上帝慢慢握緊的手,那麼冰冷和有力,逐漸扼住人類的喉嚨,沒有任何商量和妥協,而人類除了坐以待斃,沒有任何辦法,因為即便抗爭也毫無希望,老子說過“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大概就是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