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飾太平 第一章 時人不識淩雲木(1 / 2)

偌大的中原土地,四境又有諸多小國,少有全然和平安寧、不見烽煙的時日。更多的是此處硝煙未散,彼方戰火又起。於普通老百姓,時時需擔心被戰爭波及;於王朝統治者,被邊患困擾也難以安心。

而此時,大越王朝永嘉十七年的邊境,可說是建國一百多年來最安寧的時日了。北方時不時南下掠劫的鐸勒族此時正與中原互市,自前朝就不斷侵襲中原的西涼也即將派遣使團。南方的小國也十分安分。

然而此時送到皇帝楚泰手上的這份奏報卻仿佛是故意破壞這位盛世君王想要遊園賞景的好心情似的,明明白白地告訴他,南方擺夷作亂,地方兵力不足,難平戰亂。

擺夷實力不強,隻要及時調兵,想必這場叛亂不難解決。於是楚泰把這事放下,打算交給兵部辦。看著外麵的大好春光,楚泰感慨這樣的春日實在不該動兵戈,並沒有傳召兵部尚書,而是召了親近的幾個臣子,信步走到了禦苑。

春暖花開的時節,飲酒賞花吟詩作對,仿佛這才是一個太平盛世該有的氣象。

楊尋其實並不願和父親一起進宮,那無非是和一群身份尊貴的老頭們一起賞花遊園,對那位身份最尊貴的老頭歌功頌德。當他把那些不情願寫在臉上時,就受到了父親更嚴厲的對待。

“這可是去麵聖,收起你那副沒正經的態度!”

“是是是,我又不是沒麵過聖。”楊尋其實很委屈。他雖然在家沒規矩慣了,但還是知道分寸的,有著作為當朝左相楊維昭的次子的自覺。

楊維昭其實也不想帶這個兒子進宮,不僅僅是怕他禦前無禮,也是明白楊尋的性格飛揚跳脫,不喜歡那些森嚴的規矩。楊尋年紀尚小,可早晚是要長大成人擔起屬於他的責任的,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他必須明白。

離京萬裏的西涼國邊境。幾十年前,這裏少有人跡,一片空曠。然而現在,來往的使節和商隊車馬越來越多。

邊境道路上,兩位衣著平常卻氣度不凡的年輕人帶著幾個隨從緩緩而行。

“這西涼國如此繁華,官道上又絡繹不絕的,兩國邊境想必能長久和平吧。”大越皇子、秦王楚明庭如此評論道。

“那可未必,聽說西涼新登基的那位野心不小。”接話的是左相楊維昭長子楊時。

楚明庭冷笑一聲:“憑他再有野心,也沒有與我大越抗衡的實力,隻能在邊境逞威風罷了。”

“西涼若是有心挑起爭端,那邊境也能亂上好一陣子。好在如今兩國交好,又有定國公鎮守西境……我說明庭,咱們還是早些回京城吧。”

“好,想必令尊大人很不放心你離家這麼久。”

“我父親從來就沒放心過我……不過我很想小尋了。”楊時遙望著京都錦安城的方向。

“這麼久沒和他玩,我也挺想他的。”楚明庭和楊時這個愛玩愛鬧的小弟很合得來。

有馬蹄聲呼嘯而過,留下飛揚的塵土。雖然看不真切,但大家都知道,這樣的恢弘的氣勢,定是西涼出使大越的使團,帶著不計其數的珍寶和美人,趕往繁華的帝都。

大越皇帝其實挺喜歡看著臣子們跟在身邊亦步亦趨、小心翼翼的樣子,也喜歡寬厚地告訴這些年紀不輕的重臣們不必拘束。九五之尊的滋味永遠不會令人厭煩。

當然偶爾也會有不那麼畏懼天子威嚴的人,皇帝似乎是寬厚成習慣了,倒也不惱怒。尤其是對楊尋這樣聰明伶俐又是重臣之子的人。畢竟一味地聽著讚頌太平盛世的言辭也很膩味。楊尋可不會那麼沒創意,而他說的話,卻也叫人挑不出什麼錯。

幾人言談之中,楚泰似是無意地提起了才收到的消息。“地方軍無力平叛,朕打算立刻調兵,諸位以為呢?”

擺夷隻是小國,皇帝采用的是最穩妥的處理辦法,幾個人自然沒什麼提議,隻有唯唯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