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構建高效課堂 在反思中成長(2 / 2)

2 學以巧用

來到西關中學有了許多走出去學習的機會,但出去聽公開課,教師使用的大多是多媒體。而西關中學條件所限,初三教室沒有多媒體,那麼能否將一些好的教學環節加以改進,為我所用呢?複習課“二氧化碳的性質”,利用多媒體手段,教師讓學生寫出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要求反應類型不能重複),比一比誰寫的多。將寫的最多的以實物投影形式呈現出來,師生再一起補充完善。筆者根據實際情況,將其改為學生到黑板板書,生生互補,結果學生爭先恐後,互相補充,竟然將所有符合條件的化學方程式全部寫了出來,效果比用多媒體好得多。一方麵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參與學生之多令人始料未及;同時極大地鞏固了化學方程式的書寫,且教師點評更清晰方便,可謂一舉多得。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的要求是,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善於挖掘教材存在的科研價值,充分利用學生的團隊資源、差異資源進行教學。如果還不加強學習,不加強思考,走老路,滿堂灌,就很難適應現代教育的需要。從這件事上筆者也體會到:在教學中,應勇於學習、敢於實踐,才能不斷豐富完善自我,讓課堂教學更有效。

3 在教授知識的同時更重育人

以名著為伴,以經典為伴,行走在教書讀書之間,讓閱讀成為生活的必需,在閱讀中更新自我,完善自我。為了使課堂更精彩,筆者在青島教育教學網上摘錄《教師課堂精彩用語》認真琢磨體會;閱讀教育報,使自己的教育理念跟上時代的要求;為了使學生掌握更有效的學習方法,閱讀《清華名師告訴你這樣學習最有效》一書,在教學中滲透給學生,使他們掌握最有效的學習方法,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為了使學生更多了解科學家的故事,樹立遠大的理想目標,結合課本知識給學生誦讀《化學家的故事》一書中的侯德榜、門捷列夫等青少年時代奮發有為的感人事跡,使學生得到心靈的啟迪,樹立將來為我國的化學工業作貢獻的遠大理想。

總而言之,在高效課堂中,教師要給學生探究問題的機會,讓他們自己去發現;給學生選擇的權利,讓他們自己去選擇;給學生自由支配的時空,讓他們自己去發展。

參考文獻

【1】羅傑斯.對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思考【M】//個人形成論:我的心理治療觀.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作者單位:山東省青島市平度西關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