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城主大人派他出戰的用意,那就是要以殲滅對方人馬為主,並不是為了解城池之圍!
“大夥聽令,停止攻擊,迅速向北出發;務必要在速度上賽過叛軍,與我們的那一路人馬彙合!”秦剛大聲命令著,帶頭不管衝來的叛軍,掉頭就跑,先行向著巴縣方向跑去!
綦江城的叛軍速度快不過清平城的叛軍,秦剛需要在速度上跑在清平城的叛軍前麵,將兩邊的人馬全部堵在江津城以東的那片地域!
雙方的士卒停止了互相攻擊,開始賽起了速度,綦江城的叛軍跟在秦剛的後麵,不時便會被秦剛設下的陷阱和排槍阻擋。
秦剛撤退之前,將陳一凡臨行時交給他的一百名星級士卒用於殿後,這支隊伍不時的設置一些障礙和陷阱拖延著五千名從綦江撤退的叛軍,為秦剛贏得了不少的時間。
雖然人數不多,但戰力強勁,短短二十多裏的路程就有三四百名叛軍死在他們的手上。
秦剛帶著兩千人滿頭大汗的趕到了另一路設伏的士卒麵前,來不及歇息便開始設置各種防禦工事;準備迎接第一波來自於清平城的四千名叛軍。
雙方人數相等,但一個攻一個守,並且戰鬥能力有高有低,短短三十分鍾之後便勝負已分,清平城的叛軍丟下一千餘名屍體,退了下去,再也沒有前來進攻。
退下去的叛軍並沒有選擇回到清平城,而是轉而向著綦江城方向撤去,目的很明確,就是要和綦江城的叛軍會合在一起!
撤退中的敵人是殺敵的好時機,秦剛猛的衝出,帶著士卒咬住叛軍不放鬆,邊追邊攻擊;此時他暗恨手下沒有騎兵,若是有一千人的騎兵也可以在一個來回之下將對方完全衝散!
一來一回,清平城撤下來的這一路叛軍被打的毫無鬥誌,一心隻想和綦江城撤下的這路叛軍會合。
秦剛倒是有馬,但他隻是在士卒的簇擁下不是的指點著布置著,並不像王汗那樣身先士卒的前去衝殺,而是及時調動著人馬,對叛軍發動著最犀利最直接的攻擊。
清平城來的叛軍奔波了近一個時辰,受盡苦難終於和綦江城的叛軍彙合到了一起;但此時他們的人數已經從離開清平城時的四千人減少到了兩千人,這一路的打擊,讓他們在黑夜總直接減員了一半。
綦江城的叛軍倒是沒有多大的損傷,數目還有四千六七百人;這路叛軍的首領倒不是芋頭,奮力的喝止住同伴的退勢,立刻在原地組織了還算嚴密的防禦,準備和秦剛死命對戰一番。
秦剛帶著士卒追的正起勁,卻發現對方不撤了,而是構建著簡易的工事;
秦剛最不怕的就是敵方人馬集中,因為有火炮,他最擔心的反而是敵人太多分散;
炮隊被來上來之後,叛軍的壞時刻到來了;幾輪子母炮打下來,彈丸在叛軍陣地之上攻擊著,對方的叛軍數量進一步的減少;
青山城的弩機特別適合遠程攻擊,發射速度快,射程又比較遠,比對方的強弓威力還要強大,實在讓對方十分痛恨。
發覺光靠守是守不住的局麵,叛軍頭領又一次決定,集中人馬向著三溪壩方向撤去;三溪壩前的矮山成了他們決心在此防守的地點。
在這裏至少不必再像之前一樣,沒有防禦工事的和對手硬拚!至少可以居高臨下的占據地理的優勢。
秦剛打仗和王汗不一樣,王汗不喜歡拖泥帶水,秦剛卻不同,他更願意仔細規劃一番再行動;
看著光禿禿的矮山,秦剛不著急了;經過這麼長時間的戰鬥,士卒都有些疲乏,傷員需要救治,腹中也有些饑餓;便在山下的重要地段布置好人手防止叛軍從下山,暫時的開始了休息!
秦剛沒有休息,他前前後後的巡察著,並布置一些士卒開始生火做飯;
矮山上的叛軍同樣奔波了半夜沒有一粒米進肚,早已又餓又累,就是想要喝上一口水都不可得;看著山下冒起的陣陣炊煙心情可想而知!
秦剛收拾人馬,算了一下,這半夜的戰鬥青山城的士卒基本都是攆在叛軍身後追著打,又借著遠程武器的威力,損失還不足一千人;但他粗略的估計叛軍至少喪失了近四千人。
正在此時,遠遠的開來一支大約兩千人的隊伍,秦剛皺著眉頭看著他們,隻見這支軍容不整的隊伍拖遝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