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構建和諧勞動關係 促進發展方式轉變(1 / 1)

黨工共建 創先爭優專欄

作者:吳正昌

麵對發展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工會組織要深刻領會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戰略意義,增強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為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做好工會工作,充分發揮工會在組織職工、引導職工、服務職工和維護職工合法權益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構建和諧勞動關係。

一、構建和諧勞動關係有利於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構建和諧勞動關係,就是要建立“規範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贏、和諧穩定”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型勞動關係,這是全麵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

一是構建和諧勞動關係有利於促進企業發展。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轉變發展方式首先要加快發展。加快發展是轉變方式的前提和基礎,轉變方式是加快發展的動力和途徑。隻有構建和諧的勞動關係,才能調動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才能吸納穩定人力資源和人才資源,才能不斷促進企業發展。

二是構建和諧勞動關係有利於推進城鎮化。當前,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和農業現代化的不斷推進,大量農村勞動力轉移到城鎮中來,這是社會發展進步的必然選擇。這就要求必須加快城鎮化建設的步伐,以接納大量的勞動力轉移,形成人口聚集發展、創業穩定持續、消費增長提升的城鎮效應,適應社會轉型發展的要求,促進經濟社會不斷發展。

三是構建和諧勞動關係有利於穩定和擴大就業。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勞動關係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是經營者與勞動者之間的關係。然而,國際金融危機之後企穩回升中,東部沿海出現的用工荒,深圳富康公司出現的極端事件等,從一個側麵就說明隻有構建和諧的勞動關係,才能穩定和擴大就業,為企業發展提供重要的人力保障。

四是構建和諧勞動關係有利於保障和改善民生。對用人單位來說,應當通過建立和諧勞動關係,穩定和不斷增加勞動者的收入,健全和完善社會保障製度,維護尊重勞動者的尊嚴,切實擔負起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社會責任。

二、充分發揮工會組織在構和諧勞動關係中的作用

一要始終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在突出維護廣大職工的合法權益的職能中,要把“組織起來,切實維權”的方針與“促進發展,維護權益”的原則結合起來,把維護廣大人民的整體利益與維護職工群眾的具體利益結合起來,正確處理發展與維權之間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關係,把工會工作貫穿於推動改革、促進發展、維護穩定、構建和諧之中。

二要正確把握新形勢下的勞動關係。要充分認識“規範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贏、和諧穩定”的社會主義新型勞動關係的性質和特征,積極開展協商、協調工作,把依法開展工作與適應企業實際有機結合起來,把促進企業發展與協調勞動關係結合起來,推動企業依法經營、關愛職工,激勵職工關心企業、貢獻力量,實現互利雙贏、和諧穩定的勞動關係。

三要切實維護廣大職工的合法權益。當前,要認真宣傳貫徹落實《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社會保險法》、《雲南省職工勞動權益保障條例》等法律法規,配合政府有關部門嚴格規範企業用工行為,推進勞動合同、集體合同製度,互利雙贏地開展工資集體協商工作,建立和完善職工代表大會為重點的企事業單位民主管理製度,積極建立行業性、區域性合同製度和職代會製度,增強廣大職工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關心困難職工生活,幫扶困難職工創業,構建和諧勞動關係,實現廣大職工體麵勞動,切實維護廣大職工的合法權益。

四要團結動員廣大職工發揮主力軍作用。工會工作必須貫徹落實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根本指導方針,結合實際、突出重點地深入開展創建“工人先鋒號”、“創建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職工”和爭當“雲嶺優秀職工”等一係列活動,抓好重點行業、重點工程、重點單位勞動技能競賽,大力弘揚勞動模範的先進事跡和時代精神,引導職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團結動員廣大職工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建功立業。(作者係臨滄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總工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