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十九年正月剛過,隱國使團浩浩蕩蕩的由帝都出發,回歸故國隱國,這一路上沒有了來時的歡歌笑語,有的隻是一行的縞素,與一具厚重的棺材。
皇帝從終南山撤兵後,七大派掌門帶領著江湖人物也自行散去,畢竟李承訓不可能還活著,縱然將終南山搬開也是無益,莫不如讓李承訓長眠於此風景秀麗的隱逸之地。
汝南公主等隱國君臣似乎也接受了現實,她們共同在至相寺為李承訓祈福消業,直到過了正月,才回到帝都長安,一番整備之後,開始啟程回歸隱國。
李承訓的靈車與女眷們的馬車在使團的中間位置,前有五千唐軍以為開道,後有五千唐軍以為殿後,大唐與隱國雙料大將軍王虎居中指揮,一行浩浩蕩蕩,引得沿途百姓唏噓不已。
百姓們非是因為這隱國使團的排場,也非是因這全身縞素的隊伍妝容,他們感歎的是這一行隊伍中的兩輛六駟馬車,一輛裝載著空棺,一輛載稱的是隱國七位皇後。
按照國典規定,“天子駕六,諸侯駕五,卿駕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即便李承訓還活著,他也應該坐乘五駟馬車,至於汝南公主等隱國後宮人員,則還要再低規格。
但這是皇帝的聖命,是皇帝的厚愛,給他隱國國主李承訓與天可汗比肩的規格,畢竟人死為大,也是可以理解的,至於隱國後宮佳麗,超些規格就超些規格吧,畢竟是些婦孺,也無所謂,實則這是李世民考慮到長樂公主和夏雪兒等人身體不適,方便車內有人照看她們。
那華麗的馬車是李世民請帝都最好的工匠打造的,馬是大宛國進獻的千裏良駒大宛馬,車是鐵木架構堅固無比,內裏寬敞穩固,柔軟舒適,外表金碧輝煌,霸氣四射,白日裏有車輪可行,夜晚間停車便可住宿,既方便又實用。
車內可並臥十人不止,因此白日裏鬆散坐來,足夠容納隱國七位皇後娘娘和他們的幾個子女,不過竇紅娘、賈墨衣和李無憂也算是武將出身,坐不得這車子,因此她們騎馬護持在馬車側旁,隻在晚間入內休息。
這一行人曉行夜宿,馬不停蹄,他們有大唐皇帝通關免檢的令牌,因此於大唐國境內縱橫穿越,無人敢於問津,隻是每到一地休憩時,還是會得到官府的照看,也會受到當地百姓們的慰問。
王虎將軍通常會謝絕大唐軍民的厚待,並選擇在空曠城外安營紮寨,再將一萬大唐軍士布陣於軍陣外圍,將隱國使團護在中心。
“這位白頭將軍也太過不近人情了吧,咱們來慰問他們,也是因了他們救了我朝百姓,哼,不可理喻!” 一位秀才摸樣的百姓,正向身旁的一位拄杖老者發著牢騷。
他們是當地的鄉紳,這次來了三十幾人,想要向隱國諸位娘娘進獻些特產,以表大唐百姓對隱國使團的友好,卻都被婉拒回來,其餘的人已經遠走,隻剩下這一老一少墜在最後。
“也不能這麼說,人家是施恩不圖報,這是風尚,怎麼還責怪起人家?”那老者對年輕人偏狹的想法,似乎很不高興,看樣子,那厚生當是他的近親晚輩。
“家公,我覺得隱國那些人怪怪的,”那秀才眼角四顧,貼近了老員外,小聲說道:“隱王爺死了,可那王虎將軍,姑姑,還有那幾位娘娘,全都沒有多麼悲切的神色。”
“隱王爺死了,旁人總需活著,難不成整日哭喪著臉?”老員外雙眼一瞪,“小子休得胡言,這可玩笑不得,莫讓人聽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