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政協層麵,注重提高全國政協各種會議、視察調研活動、提案信息經常性工作中京外委員的參與比重,在召開全會時,每個界別安排相關局級幹部作聯絡員,在常委會議安排局級幹部作小組秘書組長,閉會期間也可與委員保持通訊聯絡,積極推進全國政協主席、副主席、秘書長到地方調研工作時與當地全國政協委員進行座談交流機製化等。
去年出台的《關於十二屆全國政協京外委員跨省考察安排的意見》規定,要在屆內組織各地全國政協委員進行一次跨省考察活動。今年全國政協將有6個跨省考察團,分別是駐山西省、黑龍江省、山東省、廣東省、重慶市、青海省的全國政協委員赴廣西壯族自治區、湖北省、湖南省、西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上海市進行考察。通過組織開展跨省考察活動,可以充分調動京外委員的履職積極性,也可以使各地全國政協委員流動起來,更好地發揮政協委員的整體優勢和作用。
在地方政協層麵,鼓勵和支持各地政協加強與當地全國政協委員的聯係,組織開展履職活動。去年,全國政協辦公廳製定《關於委托京外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協有關負責同誌為所在地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活動召集人和聯絡員的意見》,規定由京外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協主席(或黨組書記)為所在地全國政協委員活動召集人,由京外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協安排一位秘書長或辦公廳負責同誌為所在地全國政協委員活動聯絡員,並由召集人和聯絡員負責組織當地全國政協委員參加當地政協有關會議、視察、調研、學習、座談、聯誼等活動,每年定期召開委員座談會,交流學習和履職的經驗和體會。
《瞭望》:地方政協在服務委員履職盡責方麵有哪些探索和經驗?
孫懷山:近年來,各地政協在聯絡服務委員、發揮委員主體作用方麵積極探索,積累了不少有益經驗。
一是成立專門的委員工作機構。將原先分散在不同部門的相關委員聯絡服務工作有效整合起來,由專門的委員工作機構統一管理。比如,遼寧省政協、福建省政協等成立了委員工作委員會(委員工作室),進一步提高了委員聯絡服務工作的係統性和有效性。
二是強化對委員的經常性聯係。比如,上海市政協將全體委員全部納入各專委會,從組織上保證了全會閉會期間對委員聯係服務的經常性;還製定和完善了加強聯係委員的辦法,要求主席會議成員在日常廣泛聯係委員基礎上,每人每年至少召開一次聯係對象座談會,參加一次界別活動,走訪若幹個委員單位。
三是建立委員聯係群眾機製。比如,吉林省政協社會和法製委員會,在長春市選擇了46個社區作為委員聯係點,鼓勵和支持委員經常性深入所聯係社區聽取社區幹部、居民群眾意見,並及時將意見建議報送省領導和有關部門。
四是活躍政協界別工作。比如,上海市政協確定了界別活動召集人並安排其擔任相關專委會領導,設立“委員界別活動日”,增加界別活動經費。天津市政協組建了28個委員界別活動組,界別活動組召集人根據本界別實際,組織製定界別工作計劃,開展界別調研考察,撰寫界別提案,收集界別社情民意。
五是加強委員履職考核和管理。比如,遼寧省政協製定了《委員履職績效考核辦法》《委員履職績效評估辦法》《省政協委員非常態退出辦法》等。(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