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國務院正式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製度改革的意見》。公安部副部長黃明稱,這次戶籍製度改革與有關領域改革統籌配套、協同推進,涉及的麵之廣、人員之多、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眾所周知,戶籍製度改革是塊硬骨頭。它既是一項單項改革,更與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等一係列製度密切相關,是各項改革的配套和基礎,關係全麵深化改革的總體進程。
改革開放以來,戶籍製度改革一直在進行,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還沒有解決。
其一,長期以來,以戶口登記為依據的二元戶籍製度分割了城鄉勞動就業、社會保障體係,戶籍在管理的過程中又被附加上了過多的社會福利。戶籍上附著的利益較多,仍需逐步剝離。
其二,當前,一些大城市吸引大量流動人口聚集,環境汙染、交通擁堵等“城市病”問題已然比較嚴重,承載壓力較大。而一些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發展空間廣闊、潛力很大,但產業支撐和公共服務功能還需要一個發育的過程,吸引人口集聚的能力不足。各地情況不同,不可一概而論,大而化之。需要的是差別化的政策設計,因地製宜、合理引導,逐步實現人口的合理均衡分布。
此次改革的設計思路和實踐路徑,已經對上述問題做出了積極回應。
一方麵,明確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製度,取消城鄉居民的身份差別,為消除城鄉壁壘、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創造有利條件。未來再進一步,在實現戶口一元化的同時,逐步剝離與戶籍掛鉤的從教育、就業、醫療到養老、土地、住房等一係列社會福利,推動實現公共福利均等化,將是改革的重點和難點。
另一方麵,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們不能實施一刀切的落戶政策。兼顧大中小城市和建製鎮、東中西部地區不同的實際,根據人口規模和各地綜合承載能力等不同情況,實行差別化落戶政策,能放開的放開,該控製的控製。
《意見》規定,全麵放開建製鎮和小城市落戶限製,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製,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嚴格控製特大城市人口規模,有效解決戶口遷移中的重點問題。
戶籍製度改革涉及千家萬戶,事關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各類群體高度期待且訴求多元,需要充分尊重並統籌兼顧好不同群體的利益訴求,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文/張程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