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借助電視“插播廣告”的形式
在《大話G遊》中還出現了一種廣告形式,直接借用了電視中我們非常熟悉的“插播廣告”形式,“廣告也精彩”、“廣告之後,馬上回來”這些話都是我們非常熟悉的。電視節目過程中的插播廣告並不太受歡迎,幹擾了人們的收視過程。廣告時間通常成為人們的休息時間,上洗手間、喝水、拿零食等就是這一短暫時間最常見的行為。
插播廣告形式進入到《大話G遊》中成為了精彩的一筆,《大話G遊》出現了兩次這樣的廣告形式,分別以“被禁畫麵”、“少兒不宜”字樣理所當然地打斷劇情、大張旗鼓地插播廣告,讓人暗暗叫絕。我們在這一創意中真正體會到了什麼叫做“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熟悉的形式以出其不意的方式出現,這也屬於舊的元素新的組合吧。
(三)《大話G遊》內置廣告優劣分析
1優勢
(1)多種品類
《大話G遊》在廣告招商過程中提到了如下幾個品類:遊戲、IT數碼、電子商務平台、汽車、快速消費品等,但實際可以置入其中的品類並不局限於這幾種,我們從異彩紛呈的玩笑性提示廣告中就可以看出來。可以說,隻要是《大話G遊》目標受眾使用的產品都可以置入其中。比起非FLASH形式的影視劇,《大話G遊》包容性更強,適合的品類更廣泛。當伴隨網絡成長起來的一代成為消費的主力群體的時候,這種廣告形式將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2)機動靈活
較之非FLASH的影視劇,《大話G遊》中的內置廣告可以違反常理、不合規矩,商品/品牌如何表現根本是不受任何條件製約的,甚至喧賓奪主也無所謂。《大話G遊》給了商品/品牌極大的發揮空間,使得本身既是娛樂大片也是商業廣告大片,我們不應該對這一點表示不滿,實際商業就是這樣無處不在地滲透進了我們的生活,我們在這裏看到的無非是生活本身而已。
2劣勢
(1)內置廣告效果有待驗證
隨著影視劇等的發展,內置廣告越來越受關注。關於內置形式的實踐和研究都已經非常多了,對於內置的特點我們也有了較為全麵的認識。內置廣告繼續發展及在更大程度上發揮作用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就是效果分析問題了。觀眾可能隻注意情節而忽略了產品,也可能注意到產品但並沒有產生“說服”效果。
《淺談植入式廣告的效果評估體係》一文分析指出:“雖然講究創意先行,當植入式廣告這種新的傳播形式開始受到更多廣告主的關注後,僅僅憑借創意是不能說服廣告主為此買單的。效果究竟如何更有說服力?於是就需要一套科學的效果評估係統,這不僅決定廣告主是否會選擇這樣的傳播手段,同時也決定植入式廣告交易的價值體係。但目前這一領域的效果評估幾乎處於空白階段,這也成為植入式廣告市場形成規模效應的瓶頸之一。隻有出現一套業內認可的評估體係,植入式廣告的發展才能進一步健康有序。”趙梅等:《淺談植入式電視廣告效果評估體係》,《市場觀察·廣告主》2007年第4期。
數字化新生代(移動時代)內置廣告是主要形式之一,同樣必須解決效果評估問題。
(2)手機觀看,效果受限
手機屏幕比較小,比起電腦大屏幕觀看,效果還是差了一些,特別是受眾已經習慣了大屏幕觀看。FLASH雖然適合手機,但其中的商業信息要被關注到仍然是一個不小的難題,這對創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片段觀看,接觸有限
《大話G遊》全片被切分成了若幹片斷,以適合手機觀看。但受眾如果隻看其中某些片斷,廣告效果可能並不十分理想,畢竟不是所有片斷的廣告都非常精彩。因此,這種觀看形式使得受眾對商品信息的接觸比較有限,應該獲知的信息不一定會全部接觸到。
另外,片子本身不具備明顯的時效性,一旦網絡上有更新鮮的內容出現,就會很快被遺忘。
作為數字化新生代——移動時代內置廣告的先行者,《大話G遊》也還存在著很多不足,但畢竟提示了一種思路:Web30時代,廣告可以這樣做。在提供思路的同時,《大話G遊》也為我們提供了非常多的寶貴經驗。在數字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廣告悄然發生著變化。
廣告發展史上的2006年,屬於《大話G遊》。
第二節“隱性+體驗”式營銷傳播〔案例〕百度:立足產品,創新傳播數字化生存時代,有著太多的創新,出人意料才能夠引起關注。但並非創新就能讓企業獲得長遠發展,企業仍然要苦練基本功,紮紮實實做好自己的主業,在此基礎上創新,特別是創新營銷傳播策略,方能取勝。
眼球經濟時代,互聯網企業沉沉浮浮,帶有了這個時代太多浮躁的印記。百度告訴我們:數字化時代的產物一樣要遵循商業規律,急功近利是沒有出路的。正是百度不斷做大做強內涵才支持了創新營銷傳播的成功。吸引眼球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用戶持續、忠誠的使用行為,引爆眼球也不過隻是曇花一現。
百度的成功,是數字化時代創新營銷傳播的成功,更是企業紮實內涵的結果。百度在中國互聯網發展史和推廣史上都樹立了一麵旗幟。
百度網站2007年9月26日的公司新聞中有這樣一則:《CNNIC最新調查顯示:用戶首選率百度升至745%》資料來源:百度網站。,內容如下:
9月26日消息,日前,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了《2007年中國搜索引擎市場調查報告》,其結果顯示,百度的用戶首選份額已從去年的621%升至745%,而穀歌雖然依舊名列第二,首選市場份額則從253%下降為143%,其喪失的市場份額幾乎全部落入百度囊中。業內專家表示,這顯示百度在中文搜索領域的統治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鞏固。
此外,調查顯示百度除了在一、二級城市保有市場絕對領先外,在三級城市的首選率竟高達8338%。另一方麵,百度在國內高端用戶中的首選率為4722%,也超過所有競爭對手而居第一。CNNIC對高端用戶群體的定義是“年齡25歲及以上、學曆大學本科及以上、月收入3000元以上的非學生用戶”。
CNNIC從1997年開始多項互聯網絡統計調查工作,其部分指標已經納入我國政府年度統計報告。
在過去一年裏,盡管主要對手不斷加強市場投入,但百度仍保持了技術及產品上的全麵領先。不久前,美國高明公司的研究顯示,百度在網站響應速度方麵居國內第一。百度也不斷基於搜索推出多種新產品,力圖滿足不同網絡用戶獲取信息的需求。僅2007年9月以來,就相繼推出了遊戲頻道、奧運頻道、百度TV視頻廣告服務等新產品和業務。
業內專家指出,盡管已占絕對統治地位,百度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仍將繼續擴大其在中文搜索市場份額占有的領先優勢。
一、關於百度(一)百度簡介資料來源:百度網站。百度,2000年1月創立於北京中關村,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
2000年1月1日,公司創始人李彥宏、徐勇攜120萬美元風險投資,從美國矽穀回國,創建了百度公司。創立之初,百度就將自己的目標定位於打造中國人自己的中文搜索引擎,並願為此目標不懈地努力奮鬥。
2000年5月,百度首次為門戶網站——矽穀動力提供搜索技術服務,之後迅速占領中國搜索引擎市場,成為最主要的搜索技術提供商。2001年8月,發布Baidu。com搜索引擎Beta版,從後台服務轉向獨立提供搜索服務,並且在中國首創了競價排名商業模式,2001年10月22日正式發布Baidu搜索引擎。
2005年8月5日,百度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成為2005年全球資本市場上最為引人注目的上市公司,百度由此進入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
百度的使命:讓人們最便捷地獲取信息,找到所求。
百度的責任:讓世界更有效,讓人們更公平。
百度的性格:簡單,可依賴。
(二)百度之路資料來源:百度網站。
百度的發展史就是做大做強產品的曆史,就是企業苦練基本功、增強競爭力的曆史,這一點從百度發展史重大事件中不難看出:初創之期,百度逆流而上,在搜索不被看好的情況下專注做搜索;之後一直致力於技術、服務的提升,推出全新商業模式——搜索引擎競價排名;推出mp3、圖片、新聞、地圖、貼吧、知道、影視、傳情、國學、百科、空間、手機使用……幾乎數不清今天的百度到底能夠給我們提供多少服務。
精準的定位使得百度一直按照明晰的思路發展,逐漸由一個默默無聞的產品發展成強勢的品牌。今天的搜索市場中,百度幾乎能夠被視為中文搜索的代名詞。
二、百度核心競爭力:中文搜索
梳理百度發展史,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百度自始至終都是圍繞著中文搜索來建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及品牌價值的。”陳格雷:《百度一下,從楔形競爭力到營銷創新》,中國營銷傳播網。“在21世紀商業評論的一篇文章中,把百度的核心競爭力歸結為一種‘楔形競爭力’”,尖端是技術保證,中段是產品平台,上端是文化,技術、產品、文化共同支持了“中文搜索”這個核心詞彙。而“中文搜索”是基於消費者需求的獨特利益,同時也是較之競爭對手最大的差異化優勢。
在信息短缺時代,信息本身是最有價值的;而到了信息過剩時代,如何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就成為了最困難的、也是受眾最關心的事情。“互聯網10的模型是門戶,互聯網20的模型是搜索+個人化空間+門戶,互聯網30的模型則應該是基於搜索+個人關鍵詞標簽+個人化空間+智能匹配的新門戶。”肖明超:《忘掉Web20,抓住Web30:信息聚合的營銷力量》,中國營銷傳播網。百度就是按照Web20和Web30的需求發展的,讓人的需求和信息成功對接逐漸變成現實。
語言差異是影響搜索結果的條件之一,百度高舉“中文搜索”的大旗,以不斷進步的技術作為支持,讓用戶在使用中充分體驗到百度強大的搜索功能以及聚合信息的能力。麵對信息的海洋,我們終於不再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