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剛露出微笑,覺得開了個好頭,隻是楊剛卻料錯了一件事,金陵朝廷對千裏迢迢趕來覲見的甘陝使節團不是比較重視,而是十分重視!
自打李自成寇犯北京,崇禎皇帝駕崩,大明就失去了對北方的控製,李自成未在一片石兵敗之前,江南可謂人心惶惶,誰也不知道明日會怎樣,李自成兵敗,滿清入關之後,江南才算人心稍安,可是明眼人都知道,北方隻怕是再難拿回來了,金陵朝廷能穩住局勢,劃江而治就算不錯!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突然有消息傳來,甘陝之地尚有一支忠於朝廷的明軍,而這支明軍的統兵官不顧旅途奔波,沿路凶險,往金陵覲見新君,這等好消息自然讓金陵朝廷精神一振,從上到下都有一種大喜過望的感覺。
武昌左良玉擁兵自重,尾大難掉,黃得功等四鎮兵馬似強實弱,據江自保尚可,進取江北什麼的想也休想,甘陝之地的勝捷軍對於剛剛建立五六個月的金陵朝廷來說,一來可牽製滿清、李闖,如同宋朝時西軍作用,二來可平衡其他各路兵馬,讓左良玉之類驕兵悍將安分一些,三來楊剛千裏迢迢覲見,如此忠誠的態度對於提升金陵朝廷的聲威大有好處。
有此三條,勝捷軍八百多人自然會得到格外的禮遇,雖然楊剛僅僅是個守備,還是自封的,但弘光帝、首輔馬士英、禮部尚書史可法等各派勢力難得達成了一次一致,決定要借楊剛一事好生發揮發揮。
故此當三條漕船靠上碼頭時,早早就有一大批來迎的金陵官員,而楊剛率先踏上踏板,準備登岸時,岸上更是突然鞭炮齊鳴,鑼鼓喧天起來。
這等陣仗真真把楊剛嚇了一跳,上得岸來,除卻一群青袍官兒,楊剛竟然還瞧見好幾位服緋的文官,努力回想其中蘊含的學問,楊剛不自禁地便四下張望起來。
要是沒記錯,明朝隻有四品以上的官服才是緋色的罷?讓我瞧瞧,鵪鶉、黃鸝、鷺鷥,那幾隻鳥不認識,唔,那一隻是…………大雁!?我擦,肯定不是迎接俺們的!這麼多高官等誰呢?
官服上繡雲雁,那是四品高官了,大明朝文貴武賤,袁崇煥身為六品時就敢斬殺三品參將,可見高下雲泥,如今碼頭上居然有一位四品文官,難怪楊剛會判斷失誤。
心裏胡亂猜測著,楊剛很自覺地往一邊溜去,後麵八百多人有樣學樣,也都順邊走路,包括顏越在內,使節團裏就沒有一個人想起去問問,看人家是不是迎接自己的,倒不是說這麼多人都缺心眼,實在是想不到。
所有人幾乎都是一個心思,趕緊給人家騰道,自己麻溜進城罷,拉關係托門路覲見弘光帝要緊,哪有閑工夫在這裏看熱鬧!
這麼想著,楊剛一心隻想快點進金陵城,隻是才走幾步,楊剛腳下便遲疑起來,隻因為前麵幾個公差攔住了去路,而那官服上有一隻大雁的官兒則邁著官步,朝楊剛行來。
呃,這什麼意思?幹嘛攔我的路…………呀!該不是這群人誤將俺們當成正主,鬧了個烏龍,這會子惱羞成怒找麻煩來了罷!
楊剛神色一緊,立刻嚴肅起來,心念電轉,一隻手忍不住就按向腰間,卻是生怕六品文官斬殺三品參將的故事重演,不過這個念頭僅僅維持了幾息便煙消雲散了,隻見那四品高官堆出笑臉,遠遠便表露出了善意。
“本官苑馬少卿侯方域,特來迎候楊剛楊總兵,這位將軍英姿勃發,望之豪氣幹雲,可就是勝捷軍統兵官楊大人麼?”
哎?我擦?這什麼情況?對外不是一直說我僅僅是個守備麼,怎麼………楊剛一愣,滿心狐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