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抵金陵一(1 / 2)

順水行舟,楊剛這一路上頗為平安,每日裏要麼憑舟遠眺,要麼和顏越說些江南風情,卻是過了幾天少有的安樂日子。

不過,當遠遠看到地平線上一座宏偉城市的身影時,如同度假一般的日子便結束了。

六朝古都,人口稠密,物產豐饒,扼守江淮,無論以任何一個標準看,金陵都是及其重要的一座城市,吳、東晉、宋、齊、梁、陳六朝以金陵為都城,自有其必然的道理。

楊剛站在甲板上遠眺金陵之時,所乘漕船漸漸放緩了速度,碼頭將至,不時有大小船隻往來,或進或出,自有規矩,而當楊剛注意力轉移到江上時,周邊早已是千帆林立的景象。

咚地一聲,漕船微微一晃,卻是一艘小船靠了上來,這小船乃是水師所屬,專司盤查往來船隻,漕船上早有船工迎了上去,恭恭敬敬回話,而使節團也過去了兩個人,片刻之後幾個水師士兵登上漕船,直奔楊剛而來。

打頭的是一個總旗,官兒不大,卻隱隱露出一股囂張氣焰,不過這總旗可不是忒不開眼之人,未登船之前便已經探聽清楚漕船運載的是什麼人,故此到了楊剛麵前態度倒也恭敬,沒有落了禮數,詢問幾句後便退去了。

一點小事,楊剛並未放在心上,隻是關注何時能停靠碼頭,何時能上岸,金陵碼頭雖大,可是無奈每日裏往來船隻眾多,三條漕船隻能耐心等候,閑來無事,楊剛便打量起碼頭周遭情形來。

中國曆史上有兩個朝代水運極其發達,一個是宋朝,一個是明朝,前者開創了海上絲綢之路,後者則有鄭和七下西洋,揚威萬裏的空前盛況,到了明末,雖然大明千瘡百孔,可是水運卻幾乎未受影響,依舊繁榮的緊。

金陵處於長江內河,少有海運大船,可是單單用於內河航運的船隻楊剛便看得眼花繚亂了,什麼沙船、梭船、烏篷船,鷹船、蒼山船、子母船,甚至楊剛還看到了一條不知幾百料的福船,如此眾多的船隻穿梭江上,實難用言語形容萬一。

視線中盡是繁華景象,觸目所及人煙稠密,真真一副太平模樣,大江之北、中原之地卻是兵荒連連,烽煙處處,兩相比較,讓人隻覺得恍如隔世,楊剛初始時還津津有味地四下瞧看,到了後來便沉默下來,呆呆發愣,不知在想些什麼。

楊剛不言不語,三艘漕船上使節團八百多人卻熱鬧的緊,一個個東張西望,隻覺得看什麼都新鮮,看什麼都稀罕,也難怪如此,北方天災戰禍連綿,田園荒蕪,生靈塗炭,不知曆經多少磨難的秦人子弟到了金陵這等太平繁華之地,自然難免失態。

世上居然還有如此繁華熱鬧的所在!世上怎麼就有如此太平安生之地!俺們廝殺了這許多年,北地哪裏沒去過,隻怕是京師也比不上這裏,嘖嘖嘖,隻可惜俺們一家老小卻是在陝西討生活,若是換了在金陵…………

回想在三秦土裏刨食的家人兄弟,再看看江上岸邊的繁華,不少勝捷軍士兵露出向往之色,不過向往歸向往,深究起來,即便眼前所在再繁華十倍,曆經戰火磨練的勝捷軍眾人隻怕還是更看重秦地一些。

江上船隻眾多,按規矩進出碼頭,若按照正常次序,使節團所乘漕船隻怕要用上大半天方能靠上碼頭,不過先前那條水師船隻去了沒多久,便去而複返,卻是連同另外幾條水師船隻為三條漕船開道護航起來。

水師官兵大聲呼喝,前方船隻紛紛避讓,這一下子三條漕船速度立刻快了許多,使節團眾人紛紛興奮起來,楊剛則目光一凝,心思轉動起來。

金陵朝廷已經知道我等到來的消息了,唔,看這樣子還是比較看重我們的,否則怎麼會派人開道?不錯不錯,這是個好兆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