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所至,漫山遍野都是屍骸,天地仿佛都被鮮血染紅了,而韃子騎兵呼哨來去,如同圍獵野獸一般追逐明軍敗卒
“太原守軍全完了!他們都死了!不,還沒有死完,還有千餘明軍倉皇逃命,韃子明明能將他們一鼓而殲,可是不知為什麼”
“韃子是要當著我們的麵立威!哼,你且說說,韃子據潼關還有多久路程?”
“這個,若是韃子騎兵,少則三日,多則五天,一定能到,若是步軍,那時間就久了,至少也得半月以上!”
“好了,我知道了,你退下去罷!”
楊剛揮退斥候,轉過頭,立刻擊鼓聚將,不過一刻工夫,最先完成準備的兩營兵馬,武毅營、武勇營浩浩蕩蕩開出潼關。
絕不能讓韃子成功立威,一定要給葉臣當頭一棒!
懷著這樣的念頭,楊剛不顧麾下文武勸阻,統軍北上,留給張路、盧大富等將官的隻有一句話,“某先去會會韃子,你們若想砍殺幾個韃子,立些軍功,便快馬加鞭來追罷!”
楊剛話說得豪氣幹雲,聞聽此言的勝捷軍士卒無不士氣激增,但將官們可沒有如此寬心,眼看楊剛領軍去遠了,張路等統兵大將更是玩了命的整軍備戰,勢要快快追上眾多袍澤。
俗話說人一上萬,無邊無沿,兵員超編兩三倍的武毅營、武勇營合共兩萬多兵馬,按照行伍次第而行,當真壯觀的緊,站在道路邊,大軍首尾一直綿延到天邊,再加上為軍隊輸送軍資糧秣的民夫、民壯,更是浩蕩無比。
楊剛是第一次統帥如此多的兵馬,心裏當真有些沒底,不過一陣陣鼓聲入耳,看著麾下成千上萬士卒按鼓點並肩共進,楊剛的心思莫名地安定下來。
雖然操練得好不夠,可是也足堪一戰了,隻是不知道我編練出的軍陣戰法能否擋住韃子騎兵!?
武毅營、武勇營各有萬餘兵馬,分為三營,每營三千六百人,其中一千二百持巨盾短刀,身披甲胄的重步兵,一千二百一千二百長槍手,再有一千二百則是應該裝備火槍,但大多數隻有弓弩的輕步兵。
按楊剛想法,重步兵作為肉盾,壓住陣腳,長槍兵從後攻擊,輕步兵給予遠程支援,每一營為一個作戰單位,結成一個大方陣,每三個方陣相互掩護,交替攻防。
楊剛的想法是沒錯的,軍隊操練也從嚴從重,現下光從軍隊行軍來看,絕對威風凜凜,不過時間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沒經過實戰,一切都是虛的,而楊剛望著東方,隻希望自己的努力不要白費。
除卻武毅營、武勇營的正編兵馬,隨楊剛出擊的還有勝捷軍唯一的一支火器部隊,合共一營兵馬,三千士兵,而這三千士兵遠遠跟在大軍末尾,乃是楊剛壓箱底的殺招,在楊剛的預想中,隻有武毅營、武勇營確實擋住敵軍衝擊,才會讓火器營上陣,火器營士兵拿得全都是精準度頗高的鳥銃,而平常操練的火器陣法不是三段擊,而是五段擊!
古語說臨陣不過三矢,嘿,這話是不錯的,那麼,為了不讓韃子有一絲一毫衝殺到火器營跟前的可能,我便把火器射擊密度再增加一倍好了,有了如此密集的火力,在加上兩萬兵馬的遮護,哼,看韃子騎兵還怎麼在狹窄丘陵地帶衝擊!
帶著這樣的想法,楊剛帶領大軍北上,固山額真葉臣率領的韃子兵則一路南下,兩支敵對的軍隊迅速拉近距離,而一場大戰也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