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反複波瀾一(1 / 2)

崇禎十七年二月末,楊剛離開商南,奔赴潼關,隨行的有母親趙氏、兩位簇新新的守備,以及兩個剛剛被奪去處子之身的俏丫鬟。

一路緊趕慢趕,到潼關時已是三月之朔,不過一月工夫,潼關變化極大,原本空蕩蕩的關牆內外立起無數軍營,軍旗飄揚,人聲鼎沸,又有民夫、輜重不斷由西而來,楊剛騎在馬上遙遙望去,雄關氣象深有所觸。

如此險要雄關,隻消一支得力軍馬駐守,關外便有百萬敵軍,也難以撼動,唔,為今之計,首要在於操練兵馬,修整關隘,一定要盡速把潼關經營成銅牆鐵壁!

帶著這樣的心思,一到潼關,楊剛便擊鼓聚將,半天之後,潼關多出四支軍馬旗號,除卻武毅營,楊剛新設武勇營、武信營、武威營、武德營,武毅營由楊剛親掌,其他四營守備分別為林寧、張路、盧大富、黃亮,五營兵馬合總一個稱呼——勝捷軍,因為前身來自孫傳庭督率兵馬,兵卒多是關中子弟,又稱秦軍。

又了新名稱、新旗幟,老弟兄們人人升官,各個喜氣洋洋,最不濟也是個隊官,一時間潼關內外歡聲雷動,士氣飆升,如同打了一個大勝仗,得了百兩、千兩銀子的犒賞一般。

不過一個個新出爐的武官們稍稍平靜一點,便突然發現,自己官是升了,可手下人馬卻沒有增加,五個營頭平均隻有千餘士卒,隊官手下實有一什,把總手下實有一隊,缺編極大。

不比死鬼劉英之類的貪墨之徒,林寧、張路等人誰也沒吃空餉的心思,李闖兵馬眾多,眼看就要進北京城,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要回頭攻打潼關,這個時候人人隻恨手中兵馬太少!

所以不等楊剛說,武將們便紛紛要求充實兵馬,而兵源從之前沒人看得上的新兵營挑選,至於新兵營裏都是沒見過血的老百姓,兵器、甲胄樣樣沒有,那也顧不上了。

先把人馬招滿,狠狠操練著,兵器、甲胄嘛,總兵大人和顏先生不是設了一個軍器監嗎,缺什麼自然要軍器監補足!

林寧、張路等人打得好算盤,隻管先去挑選兵丁,卻不知道軍器監剛剛成立,隻是一個空架子,楊剛、顏越商量設立軍器監是為了打造兵器,實現自給自足不假,可是武毅營崛起太快,一個來月工夫,新秩序下的許多功能還都遠遠稱不上完備。

不過當下和軍隊有關的事項都最為緊要,民生什麼的都可以緩一緩,唯有軍隊訓練一刻不能鬆,天知道什麼時候李闖就會得到消息,殺將回來,而除了李自成,更北的地方,滿清韃子也時刻帶給楊剛沉沉的壓力。

時間緊迫,時不我待啊!楊剛想到,而在勝捷軍中,依舊是軍師參讚的顏越也有同感。

不管怎樣,勝捷軍各項事務都一點點上了正軌,每一天從早到晚,士兵們操練不停,而潼關以西的道路上,各種各樣的物資也流水般送來,每一天勝捷軍都強大一點,每一刻潼關都牢固一些。

當楊剛和手下兄弟盡心竭力操練兵馬,以期來日一戰時,潼關之外,中原大地正處於一派蕭瑟中,雖然春光明媚,可是舉目望去,四野凋零,白骨蒼蒼。

李自成帶大軍殺出潼關,陷汾州、懷慶,克太原、潞安,一路之上幾無敗績,闖軍兵鋒所至,明軍非敗即降,等到了三月份,大明江山已是搖搖欲墜,而北京城更是風雨飄搖,不知何時就會陷入戰火。

到了這個時候,所有人都已經意識到,大明帝國已經無力回天了,於是各路人馬紛紛尋覓出路,或私相交接闖軍,或經陸路、水路南下避難,一時間北京城裏竟然熱熱鬧鬧,每日裏車水馬龍,人流絡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