噗!兵器入肉,一陣劇痛傳來,小校木然回頭,就見一個剛剛還滿臉和氣的士兵手握鋼刀,猙獰一笑,手臂一抽,小校轟然倒地,瞳孔散大,一片黑暗籠罩,卻是死不瞑目!
變亂突起,武毅營兵馬已經殺到關下,潼關守軍才驚覺出事,刺耳的警號乍然響起,一隊隊闖軍拚命向城門湧來,想要奪回城門,隻是混進關的敵人依仗車馬,牢牢掌握住了咽喉要道,而當第一支援軍趕到,越過草草結成的車陣,殺進關內,潼關守軍便大勢去矣!
想象中的激烈抵抗沒有發生,亦沒有一個闖軍想過逃出潼關,去給李自成報信,一切順利的讓人不敢置信,可是站在潼關高高的關牆上,楊剛知道,自己已經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喊殺聲漸漸平息,少數闖軍被殺,大半則扔下兵器,伏地乞降,武毅營又取得了一次大勝。
如此重要的關隘,李自成居然不留精銳把守,嘿,難怪那廝皇帝寶座坐不熱,就被滿清韃子趕走了,如此目光短淺,能成事才怪!
楊剛想著,一條條命令流水般發下,緊閉城門,封鎖道路,檢查城防,清算糧草,事先預備好的功課照抄一遍,倒也井井有條,當所有命令都開始執行後,潼關便牢牢掌握在了武毅營手中!
按照計劃,潼關一旦入手,武毅營就要分兵,一半駐守潼關,牢牢掌握這座雄關要隘,而另一半則跟隨楊剛,席卷關中。
隻是,也許潼關陷落的太過輕易,所以上天給楊剛添了一些阻礙,安排好潼關防務,還沒有來得及再踏上征途,楊剛便從俘虜嘴裏得知了一個不好的消息。
僅僅就在武毅營襲取潼關半天前,二百闖軍老營精銳剛剛入關,直奔西安府去了!
這是什麼情況?還好還好,幸虧差了半天,要是奪關時多上二百闖軍精銳………
一邊慶幸潼關順利到手,一邊又頭痛自己多了一個敵人,楊剛思量半晌,也沒太把多出的二百敵軍放在心上。
隻有二百闖軍,不算什麼,多加把力氣也就是了。
當然,說是這麼說,和手下一番商議,楊剛終究還是做了調整,駐守潼關的兵馬減少了三百,而用於攻略關中的士卒增加到了一千三,另有五百挑選出來的降軍,也一並隨楊剛出征。
亂世之中,當兵的隻要有口飯吃,才不介意改換門庭,因此一場戰鬥過後,楊剛手下軍隊不減反增,雖說新降士卒不能倚重,隻能充充門麵,可運用得當,也能生出大用。
在潼關休整一日,第二日一千八百名士卒踏出潼關,向關中進發,此番進軍和前番不同,楊剛公然打出大明旗號,並且廣布傳騎,遍發檄文,檄文上言,大明陝西總兵官楊剛奉天子命討賊!
不出數日,陝西震動,各地士紳都聞聽一支官軍正殺奔西安府,傳言說這支官軍足有十萬兵馬,連敗闖賊,連潼關如此雄關都被攻破了,而剛剛開國的大順國都不日也將光複!
這樣的消息對於飽受闖軍欺淩的官宦士紳來說,無疑有如仙音,一個個岩堡、土寨紛紛躁動起來,不知多少鄉勇拿起刀槍,便要反攻倒算,可是…………
可是大浪過後,反倒先傳來了闖軍誓師的消息,闖軍亦有十萬大軍,從西安府出發,迎戰官軍!
主角要麵臨艱難考驗了,守城打贏不算什麼,偷襲奪城也說明不了問題,堂堂正正的野戰才是最大的磨練,唔,我要好好想一想,怎麼把這一場大戲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