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李闖上(2 / 2)

時年三十七歲的李自成高坐在上,銀安殿裏,文臣武將濟濟一堂,李自成鷹視狼顧,掃視一圈,誌得意滿之極。

就在剛剛,李自成倚為心腹,視為諸葛武侯一般人物的謀士牛金星帶頭勸進,劉宗敏、田見秀、宋獻策、顧君恩等一眾文臣武將紛紛附從,內容隻有一個,那就是希望奉天倡義大元帥為天下黎民百姓計,早日登基稱帝!

必須要說,舉人出身的牛金星時機抓得極好,揣摩出了闖王的心思,一出手就搔到了李自成的癢處,讓闖王心懷大暢不說,自家還輕輕鬆鬆撈了開國首功。

手握重兵,坐擁關中,中原如探囊取物,雖說崇禎皇帝還在北京城的龍椅上坐著,可這一點也構不成妨礙,隻是略略謙虛了幾句,李自成便老實不客氣地答應了下來。

既然闖王同意登基稱帝,接下來李自成和一眾文武便興高采烈地商量起國號、年號,以及舉行登基儀式的具體細節。

牛金星麵額寬廣,雙目狹長,頜下一縷胡須,看上去很是儒雅多智,加之到了知天命的年紀,更顯氣度斐然,站在一般謀士之中,隱隱然便是文臣之首。

剛剛一開口,牛金星就占了勸進首功,這會銀安殿裏文臣武將為國號、年號吵成一片,牛金星反倒不言語了,隻是站在一旁,捋須微笑。

銀安殿裏吵吵嚷嚷,一眾人物都想在新朝國號上撈一份功勞,自然互不相讓,你說東,我說西,一個個嗓門越來越高,李自成坐在椅子上,心裏雖然興奮得意得很,可是眼見手下爭執的越來越厲害,再吵下去搞不好銀安殿都要吵塌了,心中便有些不悅起來。

“眾家兄弟安靜安靜,都別嚷嚷了!”

李自成開口說到,聲音沉穩有力,目光掃過,也是銳利的很,隻是片刻工夫,銀安殿裏便又恢複了秩序。

滿意地點點頭,李自成麵色和緩下來,收回目光,轉頭望向了牛金星。

“牛軍師,既然是你勸俺為了天下蒼生,登基稱帝,一事不勞二主,不如軍師給俺定個國號,如何?”

李自成麵容剛硬,氣息淩厲,可是說話間一會俺一會孤,卻讓闖王的森森氣勢平白弱了幾分,不過,考慮到李自成雖然自稱闖王六七年了,也僅僅是最近才開始稱孤道寡,白話尊稱夾雜不清,倒也能夠理解。

想著此時闖王興頭正高,牛金星就沒像往日一樣指出李自成的自稱錯誤,而是躬身一禮,隨即用心思索起來。

牛金星一副沉思的模樣,銀安殿裏便顯得特別沉寂,所有人都巴巴地看著牛金星,不知道軍師大人能給出什麼建議來。

“大王,臣下以為,大王郟縣大破明軍,入主關中,收取天下,乃是上順天命,下順民意,儒家言治,莫高於大順,大王登基立國,這國號嘛,不如就用大順如何?”

大順!?李自成眉頭一挑,沉思起來,想了一想,便看向了另一位心腹謀士宋獻策。

宋獻策學識淵博,才智非凡,精於奇門遁甲及圖讖等術,乃是闖軍中一等一的智謀之士,如今闖王目光看來,宋獻策也不慌張,開口便侃侃而言。

“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所謂六順也。大王如今建國問鼎,定然要訂製國家儀製,訂製儀製,可讓百姓、軍民知道大王恩德,心悅誠服,大王法令製度也可順暢無誤,牛軍師所提大順,那是極好的!”

闖王麾下兩大軍師都覺得大順這個國號好,地位不如牛金星、宋獻策的文官們自然不會出言反對,一幹武將們則大多不識幾個字,更不要說搬弄學問,挑出什麼不妥了,自然也隻有連聲稱讚的份,如此一來,這新朝的國號便定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