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存在的意義
博覽
作者:伊甸
人類最不可缺少的東西是什麼?是水和陽光。沒有水和陽光,人類就無法生存。還有一樣東西,也是人類不可缺少的,那就是——石頭。如果沒有石頭,人類的進化、人類文明史的發展可能就是一句空話。石器的製作和利用,是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可以說,石頭和水、陽光一樣,都是人類最親密的朋友。在人類的文化史上,石頭甚至起著比水和陽光更重要的作用。
北塔對石頭情有獨鍾,他在這部詩集的自序中說:“很多情況下,我看到石頭,就像看到自己的肝膽,就有寫詩的衝動。”他對石頭的熱愛毫不含糊、理直氣壯。他的自序的題目就是《石頭詩學的可能性初探》。他把學術融合進詩歌,或者說,他把他的石頭詩歌刷上了學術的色彩。他把他的石頭詩歌分為三輯,三輯的副題依次是:“石頭作為造化之物”、“石頭作為文化之物”、“石頭作為自我之物”。三輯中的詩歌分別從造化、文化、自我的層麵上去揭示石頭所蘊含的精神和意義。這樣的嚐試獨辟蹊徑,別開生麵,能夠給讀者帶來各種啟示,非常珍貴。
石頭作為一種詩歌意象,比水和陽光有著更複雜更深邃的內涵。石頭意味著堅定、堅硬、堅固,意味著沉重、沉著、沉穩,意味著寧靜、安詳、淡泊,意味著恒久忍耐、謙卑包容……同時,石頭也意味著守舊、固執、冷漠、迂腐、遺忘、死亡……北塔的石頭詩幾乎囊括了石頭的所有這些含義,甚至更豐富,更廣闊。北塔在詩歌中寫到的石頭有:岩石、礁石、滾石、隕石、化石、石塊、石子、石林、石人、石像、石獅、石塔、磨盤、墓碑、懸崖、岩、太陽石、壓艙石……各種各樣的石頭,呈現出萬般氣象。
我從北塔的石頭詩裏首先感受到的,是石頭身上所承載的命運的重量:必須承受的苦難、死亡,必須經曆的滄桑、浮沉,別無選擇的受傷、墜落、恥辱……他在《小恐龍之殤》中寫道:“生和死都隻需要/一塊小小的石頭/生在石頭的後麵/死在石頭的裏麵//災難/使你們相互抱得更緊/死亡/讓你們彼此不再分離”。這樣的命運不僅僅屬於小恐龍,也是人類的宿命。小恐龍的一生在石頭與石頭之間,人的一生,也在石頭和石頭(真實的石頭和象征的石頭)之間。生和死,都無法由自己主宰,隻有災難,才會讓蒙昧的小恐龍(包括蒙昧的人),覺悟到彼此抱在一起的意義。
北塔在《眼看著石頭被拖進黑暗》中寫道:“我的石頭長出了根/紮在曆史的恥辱裏/讓夢去解夢吧/誰也別想拔腿離開”。誰能逃脫曆史壓在自己身上的恥辱?我們隻有承受,承受——承受這恥辱,承受這恥辱帶來的疼痛。我們不逃離,我們任憑“這些石頭/砸向我的胸口”。砸出的傷口裏,要有鮮血在流……
我非常喜歡《隕石》這首詩。
凡做夢的,必將從夢裏墜落,墜落時自己被燒得麵目全非,還會擦傷別人的身體,最終把夢也燒個精光——這就是做夢的人不可抗拒的命運。我想北塔這首詩的意圖是在揭示人類美夢背後的真相和必然的結局——人活著都喜歡做美夢(美夢有一個更有誘惑力的名稱:“理想”),但夢必定會像隕石那樣從空中墜落,並且給自己也給別人帶來毀滅或者傷痛。美夢到底是死神的坐騎還是愛神的導盲犬?人類的命運告訴我們:美夢偶爾是愛神的導盲犬,最終必定是死神的坐騎。這首詩在揭示人類命運的嚴酷性時,選取了隕石這個客觀對應物,作者以自己出色的想象力描繪了新奇、精致的意象:“從夢裏墜落/擦傷了天空的肌膚/自己也被燒得麵目全非”,“一個問號拖得太久/變成了驚歎號”。這些觸目驚心的畫麵讓人過目不忘。作者把自己對人生嚴酷性和複雜性的洞察和徹悟全都藏在畫麵背後,給讀者的欣賞留下了自由想象的空白和餘地。
在北塔的詩中,石頭被賦予了各種可能的含義。他從以色列參加世界第三十二屆詩人大會回來後寫了組詩《拜苦路——致耶穌》,這組詩中那種自我審查、自我批判的精神曾經深深地打動過我——除了北島的詩,中國詩歌中非常缺少一種自我審視、自我否定的勇氣以及謙卑、懺悔的精神,但北塔的這組詩中,這種珍貴的精神複活了!(受其影響和啟發,我也寫了同題組詩《在苦路》,在這裏順便向北塔道個謝。)北塔在這組詩的其中一首《第14站被埋葬及複活》中寫到了石頭:“會有閃電幫助你/劈開產岩,回到宇宙的子宮”。這裏的石頭——岩,是一種被作者否定、批判乃至仇恨之物,它是惡、殘暴、愚昧、黑暗、死亡……如此之類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