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下圖/和順古鎮的許多客棧的室內陳設都如圖中一樣,“返璞歸真”的設計理念,將“韻致小鎮”和“休閑度假”融為一體,以高雅溫馨卻不失簡約內斂的設計風格,將人文與自然完美融合。
右圖/圖為蕉溪莊園的庭院。蕉溪莊園占地2100平方米,擁有大小房間33間。既有經濟實惠的普通標間,也有豪華氣派的現代標間,現代和古典設施交融一體,相得益彰,居住環境幽雅別致,舒適安閑。
和順古鎮,古名陽溫暾,因境內有一條小河繞村而過,更名“河順”,後取“士和民順”之意,雅化為“和順鄉”。全鎮住宅從東到西、環山而建,漸次遞升,綿延兩三公裏。一座座古刹、祠堂、明清古建疏疏落落圍繞著這塊小壩子。鄉前一馬平川,清溪繞村,古樹環繞。這裏曾是馬幫重鎮、古西南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各種外來文化在此交融,而古鎮內依然保有傳統的民俗和建築,明清時期的祠堂、牌坊、古建築等隨處可見,宛若世外桃源。民國代總理李根源曾有詩讚和順——“絕勝小蘇杭”。
離這個安靜的小鎮尚有一公裏之時,路越來越寬敞,一種仿佛是在電影中的西北鄉間公路上行走的慵懶緩緩出現。
彩雲在天上,彩雲在南邊。爸爸說,哪怕不到處遊逛,隻是在角落裏坐一下午,也倍感幸福。
不想走了,那就住下。
在來和順之前,我們在途家上看到幾個民宿客棧都心向往之。一個是我們和媽媽中意的位於和順古鎮核心區域的蕉溪莊園,一個離元龍閣、艾思奇故居、劉氏宗祠都非常近的客棧;另一個是爸爸喜歡的地處和順古鎮邊緣的多彩淨廬假日客棧,它是一處依山傍水,清靜悠然的明清四合院式建築。
感受完別墅區的高大上,不免要體驗一下民宿的至真至樸。我們決定在和順呆上兩晚,每一間客棧都不放過。
第一晚在蕉溪莊園,極具和順建築特色的兩座院落一靜一動。庭院深深,典雅古樸,雕鏤的梁、柱、窗和古色古香的床、椅、幾搭配得得當,處處流動著和順內和外順的文化氣息。而第二晚的多彩淨廬,讓我們仰望星空月半圓,感受鄉田層巒雲霧間,文筆塔照古鎮緣,亦有一番“大隱隱於市”的滋味。
鶯飛草長。嗅著若有似無的稻禾氣息,聽著滴落蕉葉的雨聲,看著水裏遊來遊去的小魚,漫無目的走在古樸悠長的小巷,古老時光留下的點點印痕訴說著故事知多少。
逛得累極了,隨意走到一戶人家,原隻想討杯茶水,卻不料主人為我們上了一盤“大救駕”。一看,這與陝西人常吃的炒麵片相似,但它不是麵食是米製品,又有點類似炒麵皮。主人告知,大救駕的得名,還有一個故事,原來南明的末代皇帝逃難到騰衝鄉間,農婦給他做吃的,皇帝餓極了,吃得香。而農婦因這救駕之功,這頓飯食也就被稱做“大救駕”了。
吃著“大救駕”,感受著邊關人家的熱情。那些不期而遇的短暫緣分,讓人看到了生活的蓬勃與鮮活。
1/多彩淨廬的露台在雨後顯得格外清新,遠處的田野一級一級地綿延開去,滿眼的綠色讓人全然忘記這是春寒料峭的二月。
2/和順古鎮上的祠堂,靜落在冬日暖陽之中。遊人往來,並不打擾它原本的安樂。
3/和順古鎮街景。當我們正快速走在青石板上時,一位古鎮老人家對我們說,人不要走太快,人一輩子路就那麼長,慢慢走才能體會眼睛看到的,走太快了,隻會喘。這是和順古鎮的智慧。和順有著一般小鎮的特色,傳統的古鎮建築,淳樸的人們。這裏的傳統民居多達1000多座,被譽為中國古代建築的活化石,而像這樣的亭台水環繞更是數不勝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