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那天蘇京和室友一起出去吃了頓飯。蘇京請客,在學校對麵大馬路旁邊的一家飯館,看起來又破又小,應該不太貴。而且學校在郊區,附近的配套設施不齊全,第二天一早還有課,附近的小飯館最合適。一桌八個人,吃了些菜和肉,喝了酒,沒花多少錢,也沒多盡興。畢竟平時蘇京嘴巴有點毒,又宅在寢室不怎麼出去交際,大家也並沒有熟悉到那個程度。
不熟,也就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程序。也就結伴回了寢室,在宿舍樓下買了好幾斤瓜子,帶回寢室嗑瓜子,瞎扯淡,也算過個生日。過了這個生日,蘇京就真的19歲了。離自己獨立,又近了一步。
蘇京一邊渴望著經濟獨立,一邊又畏懼迷茫著未來不知該往哪裏去。
蘇京一個人一個月生活費一千塊。家裏沒打算克扣她,但和小鄉鎮比起來,城市的生活水平畢竟高出了很多,水漲船高,物價也高出很多。蘇京在的縣城4塊錢能吃一碗麵,還帶一碗清湯。這邊卻不一樣,10塊錢的一頓飯也就一個葷菜,幾個鹹菜的快餐。食堂太遠太擠,蘇京又不樂意去。說白了大家都是在寢室吃,沒人去食堂,蘇京也就不願意去了。她別的沒什麼,就是自尊心太強,虛榮,不願意承認自己在經濟條件上比不上室友。再說總是一個人孤零零的去食堂吃飯,顯得多可憐啊。
蘇京不願意讓別人看到自己的軟弱。所以很多時候隻能裝作很強勢很毒舌的樣子。不願意讓別人接近,把心厚厚的包裹起來。不願意讓別人觸碰一點點的柔軟,就像一隻受傷的刺蝟。
生日那天沒給家裏打電話,家裏也沒給她打電話。自從蘇京上了大學,就好像整個人脫離出來了似的。和家裏的聯係也就是每個月的一筆生活費,定期的打過來的一千塊錢。沒有太多和家裏人的交流,蘇京都自己一個人做主。老話說,農村的孩子早當家。這也不是不適用於蘇京。每次看到室友或者同班同學因為一點芝麻大的小事情都要打電話回家說半個小時的時候,蘇京其實心底裏還是羨慕的。文化人才能這麼直接的交流感情。蘇京的爸媽都沒文化,打電話也就是那幾句話,節約用錢,好好學習。而蘇京也是,張嘴就隻有吃飯了嗎天氣怎麼樣就再也找不到別的話可以說。打電話能說的也就一兩分鍾,剩下的時間就是各種方式的重複那一句節約用錢。沒有什麼情感交流,她的媽媽也不知道女兒的生理期會痛的死去活來,蘇京也不知道他們現在過著怎麼一種生活。蘇京其實特別羨慕別的同學家長裏短的和家裏人閑聊,說說班上的同學談談大學生活和理想,好像總是說不完的話一樣,多親密無間。那才是有一種家人的感覺。
之前有一次蘇京的爸爸破天荒的給她打了個電話問問她的情況,她有點吃驚得收不住話。於是像倒豆子似的和她爸爸說了一大堆大學裏的事情,電話那頭的人有一搭沒一搭的回應著,最後蘇京還準備滔滔不絕的時候,那邊說,好了,不給你說了,我的免費分鍾數快沒了。掛了電話一看,發現原來是月底的31號。後來蘇京也沒給家裏打電話了,家裏也沒打來,就像兩個家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