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保衛戰

專欄

顏誌榮

作者為安利大中華區總裁

2014年巴西世界杯雖已落下帷幕,比賽結果卻值得我們深思。一些往昔曾如日中天的球隊,比如西班牙隊,如今已從雲端墜落;而部分老牌強隊,比如德國隊,在賽場上依然強大,風光無限。究其原因,我認為與“年輕化”不無關係,即球隊懂得培養年輕人才,以此持續提升競爭力。

企業亦是如此。現代企業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實現永續經營,為此,任何一個組織都不斷吸收新鮮血液。中國新生代年輕人的成長經曆與以往任何一代都不相同,互聯網給予了他們獨特的生活方式,而這恰恰可能成為未來時代的主流。

麵對這樣一些年輕人,如何才能與其更好交流呢?我認為聆聽很重要。很多時候,作為長輩我們隻是在講,並沒有認真去聽。我們自以為知道年輕人需要什麼,於是就閉門造車,把自己關在辦公室設計產品。但當他們講出真正所需時,我們可能會嚇一大跳。

其實在我看來,要了解年輕人,年齡不是最大問題。如果因此產生障礙,那也一定是你自己心裏的障礙,即不肯放低姿態去平等地和他們交朋友,不肯傾聽他們的內心。

在2009年和2010年,安利組織了營銷人員子女的夏令營。之後我們發現,如今的年輕消費者雖也看重產品質量,但並不視之為首選因素。他們最先想到的,仍是產品是否符合自己的個性需求。為此,我們也推出了一係列針對產品的個性化宣傳。

事實上,作為老牌直銷企業,直銷模式的特性決定了我們不僅要重視產品質量,更要加強營銷隊伍的建設。而直銷企業若想永續經營,就應盡早吸引一批有知識、擅應變、能適應新時代需求的年輕隊伍,以此實現基業長青。

為了儲備未來人才,在過去十年中,我們不斷進行校園招聘,開展管理培訓生項目。在與這些年輕人接觸過程中我發現,他們的想法更加大膽積極、富含新意,這是與我們完全不同的狀態。

事實上,在安利的新營銷人員中,有50%都是年齡在35歲以下的年輕人,他們已經體現出與傳統從業者不同的特征。比如,更多的年輕人都是主動選擇成為安利營銷人員。他們對直銷行業認識更加理性,並把此當作事業,而非僅是謀生手段。

當然,公司也會通過設計適合年輕人的產品介紹銷售技能與技巧等,來協助他們培養穩定的客戶群體。比如,目前我們正在推進一個數字化營銷工具。通過這個平台,營銷人員能用更“fashion”的方式與顧客交流,為他們提供更好的購物體驗。

與此同時,我們也在幫助營銷人員使用移動終端,以此讓顧客了解產品信息並在線下單,然後由公司直接將貨物送到他們家中,從而實現訂單化管理。而在以前,消費者通常需要走進商場才能體驗產品。現在配合手機軟件,他們就可以隨時隨地開展“流動性體驗”。此外,公司還可通過移動終端把培訓和教育等信息推送給營銷人員。對於這個移動商務平台,我的最大感受是,它的確促進了營銷團隊的年輕化。

對我們來說,“年輕化”並不是一個短期目標,而是長期戰略。安利產品目前最有購買力的人群,可能仍是三四十歲的中年人,而不是二十出頭的年輕人。但終究有一天,年輕人會成為公司的主要客戶群。我們希望從現在起,就能讓他們建立對安利的認同感,並成為忠實用戶。

在如今這個時代裏,科技變化日新月異。如果去看看中學或大學開設的課程,可能與我們那時已經完全不同。可以說,我們讀的書70%或許沒有了用處。如果再不吸收新人進來,公司如何與更新興的競爭對手直麵較量呢?

“百年老店”固然值得驕傲,但若因此固步自封,隻會被時代大潮淹沒。 (采訪整理|本刊見習記者 李睿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