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兵萊維
封麵故事
作者:史寅昇
環繞巴黎的塞納河自市中心向西流過6.8公裏,到達了一處不為人熟知的地方:納伊。塞納河畔納伊的人均年收入高達5.6萬歐元,是法國129個人口超過2萬的居民社區中,最為富有的一個。納伊區內別無景致,唯一著名的建築是七月王朝時代的帝王行宮。
外人極少意識到一家營收遠超冰島GDP的超級巨擘泰雷茲集團總部就在這裏。其辦公樓是一棟毫無特色的灰色建築,藍色字母“THALES”鑲嵌在外立麵上並不顯眼。對絕大多數人而言,泰雷茲這個名字頗為陌生。事實上,全球超過 40% 的空域由使用了泰雷茲技術的空管中心管理,每天起降的飛機中有三分之二使用泰雷茲的設備。這家龐大的電子防務公司的產品無處不在,其設備、係統和技術廣泛服務於航空、航天、地麵交通、防務和安全市場。2013年,其全球營收高達141.9億歐元。
作為歐洲最大的戰鬥係統(包括偵察係統、火控係統、操縱係統)生產商,其軍用業務占到總營收的55%。它是歐洲所開發的伽利略衛星導航係統的深度參與者,其生產的指揮控製係統、雷達、通信設備、航電設備亦被應用於戰鬥機、潛艇等精密武器上,法國海軍“戴高樂”號航母亦采用其係統。在穀歌與有線電視巨頭約翰·馬隆(John Malone)及彙豐(HSBC)聯手建設的“O3b網絡”(O3b Networks)中,就有從泰雷茲訂購的16顆低地球軌道衛星—該工程計劃將北緯5度至南緯5度這一範圍國家的移動電話接入高速寬帶網絡。
泰雷茲之於法國,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年3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訪法國。在習近平與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奧朗德(Franois Hollande)身後即是泰雷茲集團全球CEO讓·伯納德·萊維(Jean-Bernard Lévy)。與他並肩而立的還有洛朗·達索(Laurent Dassault)。這位喜愛馬球與美酒的企業家是歐洲最大戰鬥機生產商之一達索集團主席塞吉·達索(Serge Dassault)的次子,負責達索集團旗下的投資業務。明晰者深知如此站位意味深長。泰雷茲有兩大股東,即奧朗德所代表的法國政府以及塞吉治下的達索集團,兩者分別擁有27%、26%的股權。
受命
萊維曾在法國政府及國有企業任職多年,行事頗像一名技術官員。他素以寡言保守著稱,西服總是一塵不染,滿頭白發也是一絲不亂。在萊維身上,你很難找到任何張揚之處—盡管他與法國總統奧朗德曾是中學同學,但他絕不會主動提起這點。在被問及時,萊維隻是簡單地回應《環球企業家》:“是的,我們是同學,但這隻是一個巧 合。”
但幾年前,萊維可不是這幅模樣。在擔任法國媒體巨頭維旺迪CEO時,他的手機鈴聲是Lady Gaga的歌曲,但這可能是他身上為數不多富有娛樂氣息的東西。當其成為泰雷茲的掌門人時,Lady Gaga的歌曲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普通手機的係統默認鈴聲。保守是必須的,他所領導的泰雷茲產品與服務上至衛星製造、戰鬥機航電、空管係統,下至鐵路、地鐵信號係統與城市安防設施—無論哪項業務,位列第一的關鍵詞都是“安全穩定”。現在無論如何,他都不想破壞這種印象。
作為歐洲最大的防務電子公司,泰雷茲為全球超過50支海軍提供技術,也是北約C4ISTAR係統(控製、指揮、計算機、通信、智能、監測、目標獲取和偵查)的主供應商。它的通信技術被廣泛用於致命武器之中,從炸彈、導彈到戰鬥機等不一而足,其牽頭構建的“蠍子計劃”可將地麵部隊與武器係統聯入實時網絡,以此提升軍隊的聯合戰術能力。它參與了歐洲幾乎所有重要的科研任務,其中包括歐洲首個火星登陸計劃—ExoMars天外火星計劃。作為主承包商,它參與建造國際空間站增壓艙50%的工作。泰雷茲亦將觸角進一步擴張至民用生活的各個領域。它是歐洲第一、世界第三大民用衛星生產商,通過與意大利芬梅卡尼卡集團的合資,它建立了兩家航天公司,在航天與空間通信領域,其通信衛星有效載荷名列全球第一。
2007年,收購阿爾卡特朗訊的交通與安全業務之後,泰雷茲躋身為全球第二大軌道交通信號係統提供商。其擁有的Seltrac CBTC(基於無線通信的列車自動控製係統)技術在全球逾1400公裏的地鐵線路上使用近30年,從未發生任何事故。它還為2200萬人口的墨西哥城提供安保係統,包括全國級別的指揮中心、8000套監控攝像頭以及4部無人機。泰雷茲的信息係統保護方案服務於世界20大銀行中的10家,它還為法國新國防總部開發維護信息、通信和安全係統。
泰雷茲曾獲益於此,亦受此拖累。軍工行業的特殊性在於它大體以國家為組織形式,而歐洲各國國防預算已持續下降,歐洲防務產業因此備受打擊。簡氏防務駐倫敦軍工行業資深分析師蓋伊-安德森(Guy Anderson)的數據顯示,在戰鬥機、陸用車輛和海軍艦船製造行業,歐洲的軍工產能過剩高達 30%。
萊維的麻煩還不隻是外部環境,它同樣也來自內部,例如其前任盧克·維尼龍(Luc Vigneron)。2009年上任的盧克·維尼龍試圖重建集團的組織架構,並增強其業績表現。在被稱為“Probasis”的改革計劃中,他力主運營部與人事部合並,商業解決方案部也被其出售。維尼龍希望藉此在2014年前為泰雷茲帶來13億歐元的利潤。
然而,事與願違。由於改革涉及大批人員調動甚至裁員,工會由此成為最大的阻力。法國民主工會、法國幹部總工會和法國總工會聯合抗議上述決議。2012年9月,泰雷茲內部工會甚至直接向管理層遞交了一封公開信,信中說,“你(維尼龍)把部門與服務合並、混淆,同時扮演消防隊員和縱火犯的角色。對我們工會來說,這是真正的挑釁,是開戰宣言。”這些反對者認為維尼龍的改革對泰雷茲的組織建設並無益處,隻是“滿足股東的貪欲、追求短期財務目標”而已。盡管維尼龍的做法令泰雷茲在標準普爾指數的評級從“穩定”上調至“積極”,但反對者仍認為其對公司內部造成的傷害難以彌補。
緩和一觸即發的緊張局勢正是萊維上台的緣由。當萊維在2012年12月成為新一任泰雷茲CEO時,他被認為是法國政府與達索集團之間妥協的產物—兩者均未能在公司內部找到適合的人選,而彼時從維旺迪公司引退半年的萊維則成為“討巧之選”。一位維尼龍的支持者認為,維尼龍被趕走的原因是“與達索走得太近”,如此導致法國政府不滿。而由當時即將卸任的達索航空總裁查爾斯·艾德斯丁(Charles Edelstenne)則宣布萊維的任命,則被解讀成“艾德斯丁希望在退休後繼續保持影響力”。除此之外,萊維當時還急需選用一名或者多名外籍人士進駐執委會,尤其是英國人,因為英國是其最重要的市場之一。
盡管泰雷茲每年都會收到一兩個超大型訂單,但其營業額卻已停滯不前甚至下跌,其淨收益經曆了長達兩年的低穀。2009年、2010年分別僅為2億、1億歐元,2011年恢複之後亦隻有5億歐元。
萊維的尷尬境遇不免讓人想起2002年他加入維旺迪公司時的類似情形。他的前任掌舵這家全球第二大媒體集團的CEO讓·馬裏·梅西埃 (Jean-Marie Messier),在三年間進行了770億歐元的並購,在將維旺迪打造成為傳媒巨艦的同時,也將其掏空。萊維接手時,維旺迪已徒有其表—它的虧損高達136億歐元,而負債表上的債務金額更是高達233億歐 元。
在維旺迪任職的前8年間,萊維並未做出任何吸引眼球的並購決策,但通過細致入微的成本控製及壓縮開支,到2010年,萊維治下的維旺迪淨利潤已高達28.5億歐元。從2010年,他開始四處出擊,收購巴西電信運營商GVT,並從沃達豐手中拿下法國最大電信商之一的SFR 44%的股權。除此之外,萊維還收購了EMI唱片公司,並剝離了NBC的業務。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2012年年中,維旺迪的股價竟回落至9年來的低點。一種呼聲越來越強烈—剝離電信業務以便使維旺迪成為一個更小、更專業的傳媒公司,如此才是公司發展的王道。一些人認為,維旺迪的各項業務如果分拆計算,估值將會更加“醒目”。而作為拯救維旺迪的功臣並親手將SFR、GVT等電信業務收入囊中的萊維,自然被視作剝離分拆的阻礙,他最終於2012年6月離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