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的禁區
速描
作者:闞世華
安踏董事局主席兼CEO丁世忠從未想過有一天會以這樣特殊的身份,站在中國國家體操隊的訓練大本營上。
作為中國體育代表團的奪金大戶,國家體操隊的讚助合作權讓諸多體育用品企業為之垂涎。近年,安踏體育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踏)曾多次與國家體育總局體操運動管理中心聯係,但都因李寧體育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李寧公司)與國家體操隊的合同未到期而無緣入主。
2013年底,丁世忠的機會終於來了。因國家體操隊與李寧公司合作協議到期,國家體操管理中心開始對外招標。消息一出,除安踏外,阿迪達斯、耐克等國際知名品牌紛紛加入競爭,而在同等條件與價格下,與國家體操隊有23年合作曆史的李寧公司擁有優先續約權。但最後,因為新的合作條件發生變化,李寧最終退出了競標。
2014年8月4日,安踏與國家體育總局體操運動管理中心在國家體育總局體操館內進行合作簽約,彼時丁世忠依舊表情嚴肅,活動全程,他始終未發一言。
“曆經八個多月的洽談,這是一個很艱難的過程。”國家體育總局體操運動管理中心主任羅超毅告訴《環球企業家》。但為此,安踏籌備已久,此舉也一雪兩年前李寧奪走CBA讚助權之恨。
易主
在距離丁世忠50米開外,國家體操隊訓練館牆上的世界冠軍榜掛著66位中國體操世界冠軍的照片,其中最為耀眼當屬擁有中國體操隊“體操王子”之稱的李寧。1986年,羅馬體操比賽,李寧囊括包括雙杠在內的個人全能6項冠軍。34年前,李寧正是在丁世忠所站在的雙杠位置開始自己在國家隊的體操生涯,這裏絕對屬於李寧的娘家。
退役後,1990年,李寧創建李寧公司。此後,李寧便與國家體操隊開始了長達23年的戰略合作。期間,其他國內外各運動品牌企業均無緣國家體操隊的合作。
對李寧而言,體操可謂是其精神支柱。此次放棄國家體操隊戰略夥伴地位,也遭到業界的質疑。
“相信李寧公司內部對是否續約早有討論。在以前,競爭對手不強時,李寧公司可以兼得很多優勢項目,但出現強大競爭對手後,李寧公司便隻能量力而為。”關鍵之道體育谘詢有限公司CEO、體育營銷專家張慶告訴《環球企業家》。
羅超毅認為,過去的23年中李寧公司對中國體操的支持是值得肯定的。但一位業內人士卻認為:“由一家公司長期壟斷資源,導致體操運動項目讚助商的競爭不足。讚助商隻將目光鎖定在金牌上,卻忽視項目中心各隊伍的均衡發展。”
李寧公司曾長期支持中國體操、跳水、射擊、乒乓球、羽毛球等五大體育項目。之後,因國內籃球市場迅速升溫,2012年李寧公司砸20億元巨資從安踏手中搶走了CBA的讚助權,成為CBA自2012-2013賽季至2016-2017賽季的聯賽裝備讚助商。同年,李寧公司再次一擲千金,以10年約1億美元的價格邀請NBA球星韋德做代言人。李寧的激進,也直接導致李寧公司在2012年巨虧19.79億元。
失去CBA讚助權的安踏,並沒有氣餒。其2012年財報顯示,當年淨利潤和營收分別為13.59億元和76.23億元。安踏繼續努力,尋找機會反擊。終於在今年成功入主國家體操隊,將李寧踢出娘家,也以重拳回擊了當年李寧奪走CBA之恨。
“安踏此舉勢必會影響國內體育用品行業的格局。李寧公司輸在了自身的戰略轉型上,目前雖極力轉型,但收效依然很差。或許李寧公司還需要一些時間,假設一年後李寧公司的成績依然巨虧,李寧公司的未來會產生太多的不確定因素。”一位原李寧公司的管理層告訴《環球企業家》。
“此次安踏的讚助,無論是資金或是實物裝備都確實大於李寧公司,但具體金額不便透露。合作的內容和範圍,也比過去要大很多。對中心來講,這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選擇。”羅超毅說。
“運動品牌在品牌發展方向各有側重,差異化的特征較為明顯。安踏在過去的市場份額已處於市場第一的位置,在品牌方麵發力,力求代表中國形象。通過實力拿下國家體操隊讚助商,符合安踏的大奧運戰略。”張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