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天高地闊任我闖(1 / 2)

二月初春的一段日子裏,富陽縣發生了三件大事。

第一個就是是青衣巷王家招惹來了一大幫的強人。

敲鑼打鼓地鑽進城裏來打鬧一番,不但放火燒了王家的宅子,還順道組團把富陽城收刮了一遍,加上王家在內前前後後一共有三十多家大戶招了賊,其他小門小戶跟著殃及池魚的更是多得數不過來。

整整一個二月,富陽縣的衙門就沒有清靜過,老百姓天天鬧著官府抓捕強盜,但是最後成功破案追回損失的不足一層。

這還是衙門累翻了三個捕快,五個差役以後才換來的成果。

這一番群賊鬧富陽的戲碼鬧得不可謂不大,不但城中的老百姓嚇得夠嗆,就連官府衙門也沒少擔驚受怕。

最後重慶衙門裏來了人才把事情壓下來,雖然民間傳得沸沸揚揚,不過官麵上卻風平浪靜,甚至都沒有傳出四川地界。

撐到三月,事情稍微平複下來,在富陽城中為官多年的縣令周謙仁在這段時間裏也“積勞成疾”病倒了,據說還病的不輕,主動向吏部遞交了致仕辭呈。

原本一個小小縣令的致仕公文送到吏部的文案上怎麼也要拖兩三月才會批複下來,但是這次也不知道吏部的堂官們抽了那門子的風,不到十天時間,蓋著大紅吏部官印的文書就從千裏之外的京師送達了重慶府治下的合州,隻要再加上合州知州衙門的官印,周謙仁就不再是七品知縣了。

當然,周謙仁主動致仕是從縣衙裏傳出來的說法。

實際的情況不用猜也知道,在治下出了這麼大的亂子,總得有人出來頂缸,富陽縣的一把手無論無何是拖不了幹係的,周謙仁的官帽肯定是保不住了。

上官們也不想再鬧出什麼亂子來,鑒於周謙仁在此後的處置手段、善後安排和安撫民心方麵還算有功,沒有鬧出更大的亂子,特別暗示周謙仁主動提出致仕,這樣不但不再追究周謙仁的責任,同時也保住了朝廷的顏麵。

不管是主動致仕,還是被勒令告老還鄉,周謙仁是真的走了,入了三月就匆匆地離開了富陽縣,甚至沒有等待吏部新任命的縣令上任交接就以病情危重為由返鄉,富陽的全麵事物暫由縣丞王延年主理。

王延年終於如願以償地坐在了衙門正堂的“正大光明”下主政地方政務,多年的苦心經營終於有機會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那“暫”字在他看來早晚都會去掉,接到吏部公文前來上任的隻會是新任縣丞。

這就是發生在富陽縣的第二件大事,縣衙裏暫時沒有堂官!

第三件“大事”與前兩件比起來實在不足掛齒,之所把它還要把它與前兩件大事相提並論,是因為這件事情在富陽城引起的轟動同樣不小,誰能想到二流子一樣的殷老虎居然能夠混進巡檢司裏當差!

對老百姓來說,殷老虎能夠穿上官衣實在是祖上燒了高香咯,無不感歎殷琥走了狗屎運。

三月初三,同時也是周縣令離開富陽的第二天,殷琥終於收到了衙門的委任文書。

不過殷琥不是到縣中一處巡檢司做弓兵,也不是周謙仁承諾的到衙門做典吏,而是前往裕豐倉巡檢司做從九品的副巡檢!

一個天大的餡餅就這麼砸在了殷琥的腦袋上,轉眼間殷琥從一個白丁變成了正兒八經的官員。

這樣的事情就算是殷琥也始料不及。

……

殷大娘眼裏含著淚,將深色的官衣罩在殷琥的身上,仔細圍著兒子的身子轉,衣領子歪了的地方得擼的恰當好,衣擺折了也得用力地劃拉平整……生怕有疏漏的地方,讓兒子在同僚麵前丟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