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他不要命了?
可是就在這樣的一個重要時刻,李寧宇站出來了,表示遠東海軍願意讓出歐洲北海港口讓德國海軍暫時停泊,但是卻被協約國集團拒絕,得到這樣的回複以後,李寧宇這是冷冷的笑了笑,然後第二天,一條爆炸性的消息就傳了出來。
此時,遠東海軍東北、西北、西南三個航空母艦戰鬥群,已經徹底了封鎖了整個歐洲北海,任何國家的船隻均禁止通過,這下子就炸開了鍋,要知道歐洲北海可是英國的後花園,一旦被封鎖,那就意味著整個英國一半本土,就在無形中喪失了,可是負責交涉的英國外交官員,得到的遠東回應十分強硬,隻說遠東海軍需要在北海進行一次海上演習,具體會多久暫時不知道,可能是一年,也可能是十年,總之,無論是戰艦還是商船統統不能過。
其實這樣做,李寧宇還是冒著一些風險,可是一想到隨後戰勝國方麵,就會對德國當局提出了十分苛刻的要求,李寧宇還是堅持了去大幹一場,而協約國集團也很聰明,要求德國海軍艦隊在十一月十三號前啟航駛往英國軍港,進行拘留,如果德國海軍戰艦不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戰勝國就將出兵奪取黑爾格蘭島,最後將德國海軍艦隊擊沉在港口內。
這一點對於新的德國當局來講,如今任何形式的戰端重開都是他們的政治災難,可當時人人都知道,就算沒有遠東海軍的封海,想要按時達到拘留地點,也是在強人所難,因為短短一天的時間,分散在各地的德國海軍艦隊,是不可能完全到達。
而當時一切權力歸工人士兵委員會的德國當局,大部分的海軍軍官已經喪失了許多的指揮權力,而拆卸戰艦上的火力配係,也不是一件簡單和輕而易舉的事情,這裏麵就需要大量的人力,可當時德國海軍的兵員嚴重奇缺,這都是在德國社會主義革命的影響下,大量的海軍水兵都離開了艦隊,去鬧革命了。
雖然德國當局還經過了一場艱苦的談判,最後德國人又爭取到了一天的時間,但兩天時間還是遠遠不夠,因此,不得不將大型戰艦上,許多昂貴的火炮、設備按非正常程序拆卸,有的甚至隻好丟入大海,得知這一切以後,李寧宇心中痛楚連連,但他當時也不好多說,而另一項工作遠東軍團歐洲情報組,已經開始展開了。
雖然這次戰爭德國失敗了,可是作為德意誌帝國海軍上將希佩爾,卻拒絕率領自己的海軍艦隊前去英國投降,所以負責這次行動就落在了德國海軍少將羅伊特的肩上,但作為一個職業軍人,這樣的命令,都是一次勉為其難的任務,羅伊特的心情是可想而知。
率領自己的海軍艦隊,去別國投降,這對於一名軍人來說,是何等的恥辱!對於一個國家,同樣也是一種羞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