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遠東集團這樣做是在警告英德兩國,而在最後的一次拚殺中,德軍再次損失15萬人兵力,大型火炮2000餘門,以及各類機槍13000餘挺,伴隨著各種壞消息不斷傳來,德國軍事失敗的消息使國內的矛盾開始加劇,於是以興登堡為首的政治投機分子,建議在德國議會提出要結束戰爭。
但德軍的最高統帥部,卻依然在威廉二世掌控下,所以仍不死心,最後意圖用剩餘的德國海軍艦隊,在與英國海軍進行最後決戰,結果導致德國水兵因不願送死,在德國基爾港發生兵變起義,而這種火苗迅速蔓延到整個德國海軍,以及德國各地。
於是在11月9日,德國首都柏林發生了著名的十一月革命,從此德皇威廉二世隻得無奈宣布退位,最後在遠東集團的安排下,逃至荷蘭王國,隨後德國社會民主黨組成臨時政府,宣布成立德國魏瑪共和國,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簽訂停戰,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宣布投降,從此這場曆時50個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最後以協約國的勝利告終。
可是在結束以後,又是一次各國列強分地盤,但隨著遠東集團的崛起,一切就不再是以前的那種分法了。
與英、美關係趨於密切,英、美對伊在政治、軍事上給予大量支持和幫助,同時也趁機控製了伊的經濟命脈。
一九一八年十一月十一日,德國魏瑪共和國政府在一戰停戰書上簽字了,雖然已經宣告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這次響徹整個歐洲大陸,長達四年之久的槍炮聲終於止息了,但是具體的停戰協議還沒有談好,而這次李寧宇時隔五年,再一次出現在國際舞台上。
按照協約國提出的停戰協議第十三款規定,目前存留下來的德國艦隊船隻,首先必須留滯在德國的各大港內,並且要置於協約國集團的嚴密監視之下,稍事聽候發落,這就意味著德國海軍必須將最先進的艦隻,拱手交由戰勝國拘留處置,其中包括十艘大型戰列艦、六艘戰列巡洋艦、八艘重巡洋艦、五十艘中型驅逐艦,以及整個潛水艇艦編隊。
這條內容,可是協約國集團煞費苦心想出來的,他們表麵上是拘留德國艦隊,但實際的目的眾所周知,但按照協約國之前的計劃,是想將解除武裝的德國水麵艦隻,安排在中立國就地扣留,可最後沒有一個中立國願意讓出自己的港口,成為德國海軍艦隊的拘留地,因為人人都知道,扣留地就是非之地。
協約國集團曾經與西班牙當局交涉過此事,但直接遭到西班牙政府的拒絕,與此同時,德國魏瑪共和國政府也為德國海軍艦隊找到一個收容所,可最後都是徒勞,最後,戰勝國集團選擇了英國的斯卡帕灣,他們認為那裏是拘留德國海軍艦隊最安全的地方,因為那裏好歹是英國皇家海軍的重要基地,有道是誰敢在太歲頭上動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