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零五章:李寧宇踏上歸國之路(1 / 2)

果不其然,在李寧宇的指導下,西伯利亞地區的基層官員們,開始了各地走訪,深入了解各種民生問題,以及設身處地的為這些新移民考慮,很快就在很多地方上做出了調整,並主動承認自己曾經在工作上的失誤。

遠東官員那種人民公仆形象,徹底深入民心,伴隨著一係列問題,得到進一步改善,西伯利亞地區一步步進入安定團結的大好局麵,此時已經來到了1902年的年底,李寧宇也已經準備踏上從英國返回亞洲的路途。

整整七個月,210多天的時間裏,似乎就要在轉眼過去,但在這七個月的時間裏,卻發生了許多許多的事情,其中就有國內的抗日戰爭,不過由於失去了英國的暗中幫助,隻有美國一家似乎獨木難撐,再加上沙俄帝國的崩盤,小日本徹底的被拋棄了。

而遠東軍團陸軍主力,在結束了第二次東北戰爭以後,開始了全麵大規模的反攻,隨著小日本的一步步潰退,現在國內的抗日戰爭已經到了即將落下帷幕的時候,所以李寧宇也該要回去了。

在英國的這段時間裏,李寧宇除了每天處理西伯利亞和抗日戰爭兩件事情以外,還先後和晚清政府簽訂割地賠款條約的國家,進行了一次次交鋒,最後在整個亞洲地區,都已經被遠東軍團完全控製的大前提下,各國政府最後不得不廢除一係列不平等條約。

這次李寧宇歸國,其中就要前往香港和澳門,收複兩地。

同時李寧宇還將《辛醜條約》以及其他的條約,一並取消,而當時簽署這些協議時,晚清政府舉借的各國外債,將一並取消,至於未還清的部分,也不再繼續償還,這裏麵有大約債款白銀二百零二億五千九百三十一萬五千七百四十六兩。

按照目前的國內人口平均,每個人頭上兩百兩十兩白銀,也正是因為這是近代數額最大,涉及國家最多,支付時間最長,過程最複雜的數筆賠款,使得李寧宇絞盡腦汁半年,才一點點處理好,為了這件事,李寧宇也妥協了很多事情,比如在未來的十年時間裏,遠東海軍的總噸位不超過80萬噸,以及籌措部分賠款給了各國。

雖然李寧宇親筆簽下了遠東集團第一個妥協的條約,致使在不久之後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期間,遠東海軍沒有一艘戰列艦能與各海軍強大火力的戰列艦比擬,因為在倫敦海軍合約中,遠東軍團戰艦的主炮口徑最高隻能保持在305毫米。

這次倫敦會議期間,英國、德國、美國、遠東、法國,五個海上軍事霸主,簽訂了具有代表意義的《限製海軍軍備發展條約》,在這個條約中首先限製了所有簽署國家的主力戰艦,總噸位控製在30000噸以下,以及戰艦的主炮口徑450毫米,遠東集團則是305毫米。

並還規定英、德、美、法四國海軍的主力艦,也就是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總噸位比例為10:9:8:7,遠東軍團則是不超過80萬噸,因為海軍戰列艦無論是從建造,還是日常維護的費用都是極其高昂,這種耗費高昂的軍備競賽,顯然已經開始成為了沉重的財政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