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人人都知道,如果自己的進攻暫緩,小鬼子就有了喘息的機會,為了能在每一次主動攻擊中,給小鬼子帶去終生難忘的教訓,遠東軍團全體將士,視死如歸的戰鬥著,表現出遠東軍團獨有的生命不止戰鬥不息地不朽拚搏精神。
而已經在北京地區苦苦,堅守陣地十六個小時的孔小平部,終於迎來了新的曙光,那就是從朝鮮抽調增援的三個野戰步兵師,同期抵達的還有遠東軍團最新的秘密武器,有著陸地之王著稱的“坦克”。
抵禦八國聯軍的戰役中,遠東軍團的陸地之王為兵團裝甲車,主要是車載重機槍,發揮出了巨大的威懾力和戰鬥力,而這一次上場的可是真正的陸地之王,遠東第一代輕型坦克。
坦克與特種裝甲車最大的區別有兩個,第一是使用履帶行走的陸地裝甲戰鬥車輛,集火力、保護性和機動性於一身,不但是移動炮台,還是移動堡壘,可以對敵人的特種裝甲戰鬥車輛進行作戰,而隨著十五輛遠東第一代輕型坦克的出現,戰場上的局勢正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同時也在這一次抗日戰爭中,大大出盡風頭,同樣使得坦克逐步成為陸戰中不可缺少的主角,從此被稱為“陸戰之王”。
T-57坦克是遠東軍事設計院,從1899年開始計劃設計,1901年5月才完成第一輛樣車,在李寧宇的同意下,已經開始了大規模生產,但由於各種配套建設還在陸續建立,所以目前隻生產了十五輛,但由於抗日戰爭的重要性,所以李寧宇才將這個殺手鐧,提前拿出來。
在設計生產初期,遠東軍團將坦克定為三個標準,分別是輕型、中型、重型,輕型坦克主要火力係統為57-85毫米口徑主炮,雖然定性為用於戰場上警戒、目標偵察或其他特殊任務,但在小鬼子沒有坦克車輛的麵前,T-57完全可以做到全麵投入戰鬥之中。
而中型坦克,火炮口徑定為105毫米以內,重型坦克口徑在122毫米以內。
T-57坦克的整個車體結構為全鋼板焊接,前上裝甲板有兩個艙口,左麵是駕駛員的專用艙口,右麵為動力傳動裝置檢查維修口,駕駛員艙蓋安裝一個潛望鏡,T-57輕型坦克直接采用了搖擺式火力炮塔,炮塔位於車後部位,由上、下兩部分共同組成,下炮塔裝於車體之上,用滾珠座圈支撐而起,上炮塔利用耳軸裝於下炮塔突起部的槽中,並與火炮進行連接。
因此,炮塔的上部可以與炮身一起做同一方向運動,采取這樣的炮塔,主要是因為他可以降低炮塔的高度、縮小炮塔座圈直徑,因此相應減小坦克的車寬、減輕總重量,還便於實現裝彈,但是缺點是炮塔密封困難、高低射界較小、防彈能力也差一些,不過坦克車可不是一動不動的等著敵人打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