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七九章:第一次聯合國峰會(三三)(1 / 2)

作為遠東集團的最高決策者,李寧宇部署的任何計劃與安排,自然隻要簡單的闡述自己的意見,剩下的事情自然就會有人去安排與處理,這一點倒是極為省心,不過製定好對美國佬的戰略部署以後,他又要開始考慮另一方勢力,那就是英國。

英國是君主立憲製國家,英國國王相對權利較小,主要的權利都在議會和首相的手中,而議會又分為上院和下院,上院一般是英國貴族,由英國國王任命,下院由百姓選舉而產生,議會對首相建立的內閣進行監督,首相內閣對議會負責。

英國內閣的其他首腦,按慣例由任命議會多數黨領袖擔任,早期時代,英國首先多由貴族議員出任,後來下院議員任首相者居多,目前已經形成首相隻能由下院多數黨領袖擔任,並由英王最後任命的憲法慣例。

內閣的大臣,原本隻是政府中的部分大臣,閣員人數也由首相最後確定,組成的人數經常會出現變動,內閣中除首相以外,通常有外交、國防 、財政、內政等重要部門的大臣一起組成,不擔負某一具體部門首長的大法官、樞密院院長、掌璽大臣,主管地區事務的蘇格蘭事務大臣、威爾士事務大臣、北愛爾蘭事務大臣。

內閣會議之前,首相會就重要政策方針先召集少數親近大臣開會討論,稱小內閣或內內閣。

首相內閣的主要職權包括,對提交議會的政策作出最後決定,按照議會規定的政策行使最高行政權力,協調和確定政府各部的職權,此外,在國家處於緊急狀態的時候,有權采取緊急行動命令,可以事後告知英國國王。

內閣會議內容是絕對保密的,所有在會上討論的議題都不作任何記錄,也從不進行任何表決,最後由首相按自己的觀點歸納成最後的決定,所有內閣成員對政府政策和行動負連帶責任,不論閣員是否存在意見分歧,在對外上堅決必須保持一致。

不過愛德華七世執政時期,是個絕對的例外,因為他沒有設置首相,但已經引起英國國內很多的謠言,對於內閣掌握實權,不對君主負責,君主隻是統而不治,虛有其位,李寧宇甚為了解,所以保持觀棋不語真君子,不過這次日軍侵華,卻有英國當局在背後耍手段,這一點,李寧宇很生氣。

所以,一招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他還是要做的。

隨著李寧宇又一封親自草擬的電文傳出,駐英國倫敦的遠東外交工作人員,連夜就去拜訪了英國兩大政黨,保守黨和自由黨的黨魁。

可能這就是政治,政客們就是左手給出一顆糖,一轉身,立馬就會伸出右手來搶奪,含蓄一點的才會帶一個麵具。

製定好一係列的反製措施後,隨著柏林的夜幕降臨,李寧宇所有的思緒都飄向國內的局勢,而兩大主戰場上,此時早就是屍橫遍野,血流如河,兩大主戰場卻有著一個明顯的不同,孔小平軍團目前還在繼續做著頑強的抵抗,而蔡鬆坡兵團積極的攻勢,依然在保持,很多軍團上至指揮官下至士兵,都顧不上吃飯,一直在向侵華日軍發起一次又一次的奮勇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