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場戰鬥雖說人數不多,但依然體現出各自地軍事目的,最後遠東軍團險勝,約1100名陸戰隊士兵犧牲,600餘人受傷,同時也擊斃敵人大約2300餘人,無一人投降,就像是日本鬼子的武士道精神一般,不過他們並非破腹自殺,而是戰鬥到最後一刻。
所以在戰鬥結束之後,李寧宇命令將所有人都進行就地埋葬,也算是對他們表示一種敬重,隨後遠東軍團就在這裏止步駐防起來。
如果說戰爭是一種工具,可以說非常的準確,因為戰爭就是要達到某種預期的結果,所以任何戰爭都是為了達到目的而進行的戰鬥,主要的表現就是通過戰爭,達到軍事目的、政治目的、經濟目的。
戰爭也會在達到一方預定目的之後立即終止戰爭,隻有在極少特殊的情況下,任何一方都達不成戰爭的目的,也通過妥協停止戰爭。
但這樣的事情,幾乎沒有,所以戰爭的軍事目的就是保存自己,消滅敵人,這才是戰爭的根本目的,才是戰爭的本質。
所以,李寧宇現在很迷茫,對手倒地是誰,究竟是要做什麼?因為政治目的?不可能,如果是中東地區某個勢力,根本不用這樣鬼祟。
因為經濟目的?也為了追求沙特地區的石油?不可能,如果他們想要石油,可以自己找漢誌與內誌王國商議,這裏又不是遠東的地盤。
此時的李寧宇很是不理解,這個藏在暗處的對手,倒地想要幹什麼?
不過最後李寧宇還是猜測,對手估計應該是為了經濟利益。
不過戰爭的軍事目的、政治目的、經濟目的是一個相互關聯並融為一體的事情,戰爭目的中表現戰爭的政治目的,戰爭的政治目的表現戰爭的經濟目的,任何一場戰爭,隻有先達到自己的軍事目的,最後才能實現政治目的和經濟目的。
不同類型的戰爭中,都具有不同的目的,比如反壓迫和反剝削階而進行正義戰爭,它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反抗階級壓迫和民族壓迫,謀求解放和民族解放,保衛國家的獨立和領土完整,但帝國主義與霸權主義,比如就要進行一次非正義的戰爭,主要目的是實行階級壓迫和民族壓迫,維護侵略擴張和爭奪霸權。
但是根據戰爭目的,就會製約戰爭的規模、時間長短、投入戰爭的力量以及最後的結局,這次遠東前往內誌王國,可是說不是去打仗,不是去發動戰爭的,所以幾次戰鬥打下來,李寧宇糊塗了,不知道這個對手想幹什麼,所以他就命令暫時在這裏駐紮,並派出一個摩托化部隊,向前推進,一邊去前方偵查,一邊接應漢誌王國的軍隊。
但李寧宇也做好了擴大戰爭規模的準備,但是必須先要搞清楚敵人倒地是誰,糊塗戰不能在繼續打下去了,而且就算打,遠東將會迅速達成自己的戰爭目的,縮短戰爭時間,但都必須建立在條件的基礎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