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本身隻是一個國家,在處理國際關係方麵的一種活動,比如參加會議、互派使節、進行談判、簽訂條約和協定等等,原本外交是一種以和平手段對外的活動,可二十世紀初期,還是帝國主義與殖民主義橫行的時代。
那麼弱國是沒有外交的,因為弱國手中沒有談判的籌碼,如何軟弱的國家,對手都直接無視你的存在,絲毫不會給你留半點麵子,就像一個逃犯,身上沒有攜帶任何攻擊武器,這時候就相當於一個弱國,沒有自己的軍事力量,世界警察可以輕鬆抓到他,不需要跟他談判,也就是沒有交涉的權利。
英國、漢誌、內誌三方的口水戰,很快就激烈展開起來,不過此時他們圍繞的中心人物,李寧宇和遠東集團卻沒有站出來發表任何言語。
而奧斯曼帝國麵臨的壓力似乎也減少了不少,不過在第二天的早晨,遠東第三份外交公告,立即引起國際社會上的議論連連,無論是漢誌與內誌王國還是英國當局,都被遠東的這份公告一下子頂的說不出話來。
整整持續一夜的戰鬥中,遠東軍團陸戰隊2營最終剿滅了全部的敵人,可卻傷亡嚴重,兩個連隊幾乎傷亡三分之二,犧牲3百餘人,受傷600人,幾乎是人人都都帶著傷,而敵人的陣地上一個活著的人都沒有。
在指揮車上休息的李寧宇被曾凡勇叫醒之後,就立即帶隊前往了已經結束戰鬥的陣地上,看到這一處處戰火留下的痕跡,李寧宇不由的微微動容了,因為這支部隊的綜合實力好強悍,足足跟遠東軍團硬拚了一夜。
難道奧斯曼帝國的特衛部隊都這麼強嗎?當然不是!
作為遠東集團情報組歐洲地區的負責人,鐵兵自然對特衛部隊的情況很了解,用鐵兵的話,如果特衛部隊真的這麼厲害,那奧斯曼帝國也不會被人稱之為西亞病夫了。
可這支部隊為什麼能夠這麼強悍,走在地方的陣地上,李寧宇走過一個個屍體細細查看起來,從武器裝備上看,與遠東軍團步兵基本一樣,都是一把長槍,五個彈袋的標準配置,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所以在這處小山頭陣地上,李寧宇帶著絲絲失落離開了。
並不是李寧宇對遠東士兵感到失落,而是因為他沒有找到他想找到的東西,他倒地要找什麼呢?答案就是56式三棱軍刺。
繳獲了托尼的迷你版軍刺以後,李寧宇就曾仔細研究過,他並非是沒有把玩過三棱軍刺,隻是他想搞清楚這把三棱軍刺是誰設計出來的東西,在陣地上查看了一圈,李寧宇最後並沒有找到第二把三棱軍刺,所以他一些失落。
一場沙漠中的遭遇戰,在打響了一夜之後終於結束。
整個戰鬥可以說異常的激烈,到了後半場時間,就連一營陣地的敵人,也企圖反撲,但最後還是印證了那句古話,害人終害己。
地雷是敵人為遠東軍團準備的利器,但是在反撲的過程中,成為了他們自己的苦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