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第一次東北戰爭全麵爆發的前期,沙俄帝國也為了防止遠東在東北黑龍江地區沿岸的登陸,做出了相對應的計劃,並且強調一切行動的主要目的就是盡可能持久沙俄帝國保存海上力量,無論如何不主動采取冒險的行為。
其實這也是一個消極並過於保守的作戰計劃,而且與東北地區作戰計劃起到了必然的聯係,遠東集團對東北戰爭計劃的周詳,針對利用沙俄一方的不足,主動發起突然襲擊首先殲滅沙俄亞洲艦隊,奪取遠東地區的絕對製海權之後。
給遠東地區的陸軍,提供了有利的保障,並且鞏固了從朝鮮地區向遼東、東北的覆蓋延伸,並用最短的時間直接掌握旅順地區,隨後便直接集中地麵部隊的全部主力,力爭與東北地區的沙俄早日展開決戰。
主要是趕在沙俄增援陸軍部隊到達東北地區之前,直接殲滅東北地區如吉林、遼寧、黑龍江地區的陸軍,遠東采取的是積極進攻、速戰速決的計劃,雖然具有一定的冒險性,不過早就準備充足的遠東集團與準備不足的沙俄帝國,相差的距離不是一點。
在旅順地區、黃海、渤海地區,遭到突襲的並非沙俄一家,還有法國、美國、英國、意大利、奧匈帝國的海軍艦隊,不過在整場渤海大戰中,遠東再一次向世界證明了實力,並且從沙俄的手中,接手了保存完好的旅順不凍港,從此遠東軍事集團在亞洲,成為新的霸主,不過還有一個關鍵因素,那就是南亞地區與法國海陸兩軍的決戰。
遠東在南亞地區的越南沿海進行登陸,是遠東對八國聯軍入侵事件爆發後,采取的一係列戰爭計劃中的一件,八國聯軍攻占天津大沽口,晚清政府一邊向遠東集團求助,一邊準備利用義和團進行抵抗。
不過隨著遠東的參與之後,將這次抵抗侵略戰爭推向了高潮,北方沙俄帝國不斷加速向東北地區增兵,主要是為防禦遠東陸軍集團,進一步向東北、外東北地區推進,而三大協約國中,法國也十分配合沙俄盟友,調集派遣法國最強大的艦隊,公海艦隊前往南海,企圖在海上消滅遠東在南海地區的軍事力量。
而協約國中的英國,卻因為長久以來坐收漁人之利的思想,想繼續采取觀望,當時李寧宇做出的戰略部署如下,台灣、琉球地區,所有的野戰軍序列,全部投入南亞的戰場,但是最終隻有不到20萬人,可是在南亞地區,那裏是法國長期控製的殖民地,所以很快就組建了超過80萬人的混編殖民軍。
雙方在陸軍人數上出現了巨大的差距,這也讓法國人徹底的放下心來,因為在他們的眼中,完全就是四個法國殖民軍打一個遠東士兵,這樣還有不勝利的道理,其次就是法國公海艦隊即將抵達南海地區。
當時的法國,在南亞地區確實有資本,不過正是因為法國的自大、驕傲,讓英國人和美國人,由中立轉變成倒向遠東,當然這其中還有一些其他的因素,比如在渤海大戰之後,遠東集團立即在東北地區開始了與沙俄帝國的全麵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