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陰錯陽差的進入了遠東情報組係統,但是在長達三年的學習之後,蔡鬆坡發現了為什麼泱泱大國,回落到那樣的一個地步,但是為了鞏固基礎,蔡鬆坡繼續在遠東留了下來,但是他的心卻依然在國內,他無時無刻不在準備回國報效,直到八國聯軍事件的爆發,遠東高調全麵參戰,著讓蔡鬆坡又一次重新的認識了遠東。
在朝鮮時期,蔡鬆坡一麵如饑似渴地學習軍校中的軍事知識,一麵暗地苦苦思索拯救中華的最好途徑,在軍校時期,他還在學校內創辦過一個拯救中華的團體,不過沒有過多久之後,就被學校的教官發現,直接取締了,但是他依然堅持在同學中,闡述他的救國救民的主張,他認為中華之所以“國力孱弱,生氣銷沉”,主要由於從根本的教育落後,思想過於陳舊,人民體魄羸弱,武器簡陋等多種原因造成的苦果。
如果想要改變中華的大地的弊病,首先必須實行軍國民主義!。
軍國民主義的具體內容是什麼呢?
那是蔡鬆坡通過自己冥思苦想出來的結果,那就是編練新軍、改革軍製,把練兵作為救國的第一要義,但是卻和部分同樣愛國的青年意見不合,因為學員中有很多人,都認為尚武不僅需要單純的刀劍,而且更需要一種精神,禦侮不僅需要槍炮,更需要靈魂,應該對全民進行軍事教育、軍事訓練,用以大幅度提高國民素質,因為這種主張與單純依靠改革軍製,強兵禦侮的思想去比較,顯然視野更廣闊、更深遠了一些。
但是這樣的想法很不切實際,也太劍走偏鋒了,最終並沒有在學員中得到更多人響應,因為在遠東完善的軍事、思想、文化的培訓下,很多的學員都對報效國家,有了不同的認識,起碼他們不再那麼盲目。
一隻軍隊的建立,並非隻是動動嘴皮子,而是需要無數的條件配合下,才有一條出路,所以沒有過多久之後,蔡鬆坡就放棄了自己的想法,開始全心學習,也就在他即將畢業的時候,遠東亞洲情報組大量缺乏人手,所以蔡鬆坡就被提前派遣入國內。
最後一直到向聯軍全麵宣戰,蔡鬆坡才真正意識到,遠東並非準備建立一個稱霸世界的軍事帝國,而是采取曲線救國的策略,但是對於首次看明白這樣的答案,蔡鬆坡第一時間還是接受不了,不過在心情漸漸平複之後,他看出了這裏麵的門道,那就是晚清必亡,隻是晚清自己走向滅亡還是在外強的手中罷了。
但根本的區別不大,不過卻有著不同的區別,起碼在列強的手中,那就是四分五裂,但是人民自己起來反抗、推翻,那就可以另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