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二章:德國的電報(第七更)(1 / 2)

不過蔡鬆坡卻有著不同意見,所以就請求他的直係領導張軍,將他調往非洲地區任職,主要是想將自己的一些想法跟李寧宇說一說,但是兩人在甲板上沒有說幾句話之後,李寧宇卻對蔡鬆坡起了很大的意見和不滿。

因為蔡鬆坡的話語,實在太直接了,根本將李寧宇的想法批得體無完膚,並且還說李寧宇的想法,根本就是婦人之仁,這讓李寧宇氣的臉色發青,不過在李西華和孔小平的麵,他總不會跟一個少尉去計較,但是蔡鬆坡的話也讓李寧宇真正意識到自己所走的路,有多麼崎嶇,雖然遠東今後並非準備建立一個稱霸世界的軍事帝國。

但是對國內采取曲線救國的策略,並不是最好的方法,起碼不應該在繼續幫助晚清政府,而是應該幫助國內有識之士,組建一個推翻晚清的團體,那麼這個人選自然就是蔡鬆坡,但是李寧宇卻不一定要全部按照蔡鬆坡的意見,所以李寧宇開始著手做另一件事了。

從表麵上,區別不大,不過卻有很大的不同,起碼要避開導致國內四分五裂,軍閥割據的局麵,但是如今的晚清國內,此時早就漸漸形成了軍閥割據的雛形,北洋軍閥在遠東成功抵抗聯軍之後,晚清政府已經命令由袁世凱開始負責訓練新軍,袁世凱的完全掌權隻是遲早的問題。

其次就是各地的鄉勇團體,不過李寧宇此時也沒有把這些上不了台麵的武裝放在眼裏,所以在和蔡鬆坡一陣激烈的討論之後,兩人都氣衝衝的返回了臥室中休息,但是兩人在心中卻一點都沒有生對方的氣。

在軍校中,李寧宇的導師對蔡鬆坡的評價極高,所以李寧宇還很清晰的記得,他的導師是那樣說的:“蔡鬆坡在短暫的人生之中,非常注意辨別國內政治的風雲變換,他是一個順應曆史潮流的智者,他不但全身心的去投身革命運動中,同時在軍事理論和戰爭實踐方麵,都作出較突出的貢獻,特別是在護國戰爭中,他當時是抱著重病參戰!”

“並且指揮劣勢的軍隊,頂住了對方優勢兵力的進攻,最後還逼迫敵軍主動停戰議和,由此可以表現出他個人的信念堅定不移,臨危不懼的軍人氣質,更是在國為民戰鬥到底的特殊英雄氣概,就是勝利了,他也會及時總結戰事的經驗,克服自己在戰時存在的某些急躁性和片麵性,隨後根據戰場態勢的變化及時進行自我修改,以及調整作戰計劃!”

“在重新的調整兵力部署之後,力求主動攻擊,避免被動挨打的局麵,體現出了因時以製宜,審勢以求當,未可稍有拘滯的戰爭指導思想!”

所以在李寧宇第一次知道麵前站著就是蔡鍔的時候,會表現的那麼吃驚,不過蔡鬆坡對李寧宇提出的意見,李寧宇會好好的去揣摩,並不是毫不理會,隻是在遠東眾人的麵前,李寧宇還是要麵子的,從而保證他的絕對領導地位和說一不二的強勢,但這也就是年輕的蔡鬆坡不具備的條件,所以李寧宇不會去真的怪他,但是麵上還是要敲打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