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漪、載勳、載濂、載瀾,分別掌握了義和團、步兵統領衙門、領侍衛內大臣、各國總理衙門等四個重要的部門,
載漪其實是慈禧太後的侄女婿,由於這層特殊的關係,所以慈禧太後看上了他的兒子溥儁,在戊戌變法失敗之後,光緒帝其實已經被軟禁起來了,但光緒帝年輕呀,才不到30歲的年紀,慈禧太後都已經60多歲了,所以慈禧天後怕光緒帝在她死後,又重新掌權,就有開始有意廢去掉光緒帝,改立溥儁為新皇帝。
原來準備在1900年的元旦,但是由於當時的駐華各國公使的強烈反對,此事最後作罷,接著義和團運動開始興起,義和團就是一個反帝國主義的愛國運動,矛頭是外國侵略者們,所以載漪就給慈禧天後一件,認為義和團可以將外國勢力趕出去,而他的兒子就順便可以登基皇位了。
而對於義和團問題,慈禧太後其實一直舉棋不定,所以朝中就分成兩派,一邊是主張剿義和團,但是端王載漪主張收為己用,所以載漪就跟慈禧太後說:“義和團拳民都是出萬死不顧自己一生,以赴國家之難的好人民!”。
載漪用這樣的話評價義和團,其實一點錯也沒有,但是他有著自己的政治目的,那就是讓兒子的成為新皇帝,好就好在這個時候,八國聯軍竟然已經攻陷了天津的大沽口,局勢發生急劇的變化,載漪竟然偽造了一份列強給晚清政府的外交照令,還提出四個強硬要求:第一、光緒帝居住的位置,要由列強來安排;第二、由列強來代替晚清政府,收取每年的各種錢糧稅收;第三、代為管理晚清政府全國的軍隊;第四、要求慈禧太後將權利還給皇帝。
所以慈禧太後看到這樣的一份外交照令之後,立即就上了載漪的當,隨後自然是勃然大怒,馬上召集所有朝臣在禦前開會,同時當天下詔正式向各國侵略軍宣戰,同時為了表示自己的決心,慈禧太後還下令將主剿義和團的幾名大臣殺了。
但是在事情沒有過幾天之後,慈禧太後就傻掉了,因為聯軍的攻勢太凶猛了,此時的慈禧太後後悔莫急,就隻好又命令恭親王和李鴻章去找駐各國的外交大臣,去向各國解釋,說大清自不量力,不該向各國開戰,應該全力協助各國鎮壓亂民等等。
但是慈禧太後現在的求饒,各國侵略者才不搭理她呢?
在收到李鴻章的回報之後,慈禧當場臉色煞白,但是也就在這個時候,恭親王卻前來通知慈禧太後,遠東願意和晚清結盟,一起抵抗各國列強,雖然此時關於遠東的勢力,慈禧太後有所了解,但是她並不相信遠東真的有實力,同時跟八國開戰,所以她已經做好了逃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