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就在她準備殺珍妃的時候,恭親王和李鴻章就再次去頤和園告訴慈禧太後,沙俄已經遠東達成了協議,已經退兵了,這下子,慈禧天後才意識到遠東真的可能趕走各國列強,所以慈禧太後才會同意不殺珍妃和光緒帝。
但是載漪怎麼會同意呢?
他煞費苦心的一切難道就那麼結束了嗎?
他當然不願意,所以他就聯合載勳、載濂、載瀾三人,最後還上演了一出,弑殺光緒帝的戲,不過最後都是被遠東給打斷,為此他氣的咬牙切齒,但是沒有想到遠東竟然出兵入神,才兩天的時間,就從朝鮮抵達了北京城,這讓載漪、載勳、載濂、載瀾四人毫無應對的準備時間。
而莊親王載勳則是為統率京津義和團的大臣,並且還在自己的王府中設立義和團的分壇,莊親王載勳自己也是身著短衣,頭裹一片紅巾,義和團的打扮,但是他並非隻是一人,所以就聯合載瀾京師步軍統領,載濂領侍衛內大臣,四人一起行事。
如果說載漪,是想讓自己的兒子當皇帝發了瘋的話,所以就不惜采用卑鄙的手段,謊報了重大的軍事情報,導致了八國聯軍入侵,那麼和慈禧太後相比,載漪其實隻是小巫見大巫罷了,論權謀的本事,載漪根本就不是慈禧太後的對手,但是他懂得聯合勢力,但是最後導致了遺臭萬年。
無論是在義和團事件,還是八國聯軍入侵事件中,載漪、載勳、載濂、載瀾四人早都已經是一條繩子上的螞蚱,跑不掉了,所以在遠東代表提出五個條款之後,他們四人立即就溜了,推脫之後,就聚在了一起,共同協商對策,而恭親王和李鴻章隻好同其他幾位晚清大臣,前去頤和園跟慈禧太後彙報。
載漪、載勳、載濂、載瀾四人此時還是有一定的權勢,畢竟無論是宮廷內外,他們都有相當的勢力,所以他在緊張的商討之後,決定在當天的夜裏,發動一次政變,由莊親王載勳指揮在京城的義和團,在城內製造混亂,牽製住遠東勢力。
再由載濂率領京師步軍,控製在京中的主要大臣和王侯,載漪、載瀾率紫禁城侍衛,去威逼慈禧太後下詔重立新君,因為隻要重立了一個新君,他們四個人就可以免遭災禍。
但是他們卻不知道,就在他們商討完之後,慈禧太後就已經猜到了著四個人接下來會做什麼,隻是此時的她並沒有了兵馬權利,那麼她該怎麼辦呢?
好辦,求人幫忙!
求誰呢?
此時能夠控製京城的隻有一個人,那就是李寧宇,所以就在恭親王和李鴻章說完遠東提出的條款之後,慈禧太後立即就跟兩人商討關於,載漪、載勳、載濂、載瀾四人的事情,並且要求李寧宇一定要幫忙,並且還許諾給李寧宇一個隨便他提的條件。
這件事情的重要性,恭親王和李鴻章都明白,所以在離開頤和園之後,立即直奔李府,不過李寧宇不再家,這下子就急壞了兩個人,不過好在他們碰到了蔣中正,隨後他們兩人就在李府中坐等李寧宇,此時天色已經開始漸漸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