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九章:義和團運動(第三更)(1 / 2)

1899年11月就在遠東假幣事件剛剛平息之後不久,英國倫敦渣打銀行迎來了月末的最後幾批貴賓客人,在出示了存款憑證之後,這批客人一共取走了存在這裏的8500萬英鎊,已經一批儲存物,而也就在這一天,美國宣布在遠東水手事件上的妥協。

不過美國隻同意賠償150萬美元,就在世界各國以為遠東要和美國開戰的時候,遠東竟然同意了美國的條件,所以在菲律賓的遠東海陸兩軍撤離,而隨後美國政府也再次向菲律賓地區增兵至8萬士兵,不過似乎就在十九世紀即將結束的時候,這個世界還是發生了不少的大事情。

法國租借廣州灣的協議正式和清政府達成,山東百姓阻止德國建造鐵路,英國正式成為非洲尼日利亞的保護國,罷工浪潮席卷歐洲,英國放棄薩犘亞群島的主權之後,美國參議院終於認可1899年11月簽訂的英德條約,英國在好望角附近集結強大的軍力,迫使布爾人由攻轉守。

曾為墨西哥領地的得克薩斯州的印第安人正式宣布,脫離墨西哥而自立,美國取得威克島,加拿大軍隊前往南非參加英布戰爭。

晚清政府冊立載漪,才9歲的兒子溥儁為皇子,成為光緒帝的繼承人,史稱“己亥建儲”,英國與南非各邦開始為英布戰爭促進和平談判,德國發表由第二期建艇法案,開始擴充該國海軍艦隊,預計十年內建造30萬噸級艦艇,德國人的瘋狂建造艦艇的計劃,一時間讓世界各國在19世紀的最後一年,做出了一個驚天的決定,可是就在他們蜂擁而起的同時。

1900年的鍾聲敲響,這是19世紀的最後一年,原本應該平靜中走過的一年,卻發生了一係列的事件,1月27日中華農曆春節前夕,駐大清的英、美、法、俄、德、意等多國公使團,一致要求晚清政府平息義和團的頻頻暴動。

由於此時的義和團,已經擴大到一個無法短時間強壓的地步,所以晚清政府調派湘軍和淮軍進軍平叛,但是清朝最後還是無法控製義和團的暴動。

其實義和團的興起,是有多種多樣原因造成的嚴重後果,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全體人民的矛盾日益激烈化,從甲午戰爭失敗之後,中華大地更是陷入了被帝國主義列強瓜分的境地,各國帝國主義加強對中華的政治與經濟全麵侵略,加深了中華民族危機,使廣大的中華人民深受其害,因而成為義和團運動能興起的根本原因。

義和團興起的直接原因是教案,教案頻發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

(1)治外法權,淩駕在法律之上;在19世紀末期,西方的傳教士被準許在內地傳教和成立教會,在治外法權之下,不單教會的西方神職人員不受清政府管轄,一般華人信徒也常獲教會庇護,地方上,基督教會每因為文化、風俗差異等等各種原因,與地方民眾發生激烈衝突,以致部分不良教民欺壓當地勞苦民眾,而清朝地方政府卻往往因為懼於教會的治外法權,不欲與洋人作對而未能持公處理,造成各種積壓的民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