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章 何去何從(1 / 2)

青州戰事的爆發不過是因為袁紹需要給蕭文一個教訓,而青州戰事的結果也不過就是蕭文得到了或者沒得到這個教訓,一切跟郭嘉無關,跟淳於瓊無關,甚至跟袁熙無關。

隻不過這個世界上每個人總是習慣的將自己當做是全世界的主角,所以就覺著如果這件事做不成的話會如何如何,仿佛整個青州都過不下去了似的,然後以此為借口去死命的拚搏廝殺,如甘寧又如張頜。

如果站在袁紹的角度,這場發起的莫名其妙的戰爭其實也可以結束的莫名其妙,隻要政治目的達到了也就是了。這樣的話,我們確實不明白甘寧和張頜這麼拚命是不是值得,起碼在這個世界的科技水平足夠發達以前,足夠發達的認識到在宇宙中因為光線的問題每個人確實都看上去就是這宇宙的主角,而且宇宙也實在沒有真正的主角,在這樣的發現之前,甘寧和張頜的拚命就顯得那麼得癡傻,那麼得沒有必要,那麼的無趣。

可是如果不站在縱觀曆史這樣虛無縹緲的角度,那麼甘寧和張頜其實又都是英雄。雖然曆史不會承認,但是對他們自己來說,在他們生命中的某個階段,他們為了自己的理想和未來付出了極大的努力,這努力甚至表現的重過了生命和一切物質所需,單單這努力的過程就足以滿足他們的精神享受了。

人們選擇這樣活著,其實還需要更多的理由嗎?

袁紹終究沒有簡單的結束青州的戰爭,也或者是青州的戰事損失和青州那群人詭異的政治態度並沒有讓袁紹感覺到足夠的麻煩以投入更多的關懷,也或者是袞州的事情終於還是牽扯走了袁紹莫大的心思,總之青州的戰事依然打的如火如荼,甘寧打完了張頜還要打淳於瓊,並且顏良也終於表現的不那麼順服了,但是這並沒有引起更多的事件。

其實張頜在那天夜裏已經被俘虜了。作為一個正常的大將來說,最起碼的忠誠與頑固還是會有的。但是就如郭嘉之前已經想到的那樣,對於張頜來說,輸了仗有的是機會翻身,但是惹了淳於瓊可就不那麼好過了,甚至還肯定會連累到他的兄弟高覽,這無論如何都是一件張頜不能接受的事情。所以張頜沒法選擇臨陣脫逃,也沒法選擇悍不畏死拒不投降,生死已經不能解決任何事情了,他得給自己還有高覽找條後路。

不過這些都不重要了,青州的局部戰爭並不能影響大漢更多的格局與紛爭,所以當袞州曹操率領三萬多兵馬返回袞州的時候,整個大漢天下的目光都被曹操吸引了過去。或者說是陳宮和呂布吸引的也不是不行,因為就在曹操返回袞州的前一個時辰,袞州大部分的城池上都飄起了呂布的大旗。

不動的時候連一點微風細雨都不曾流露出來,一旦行動,則整個世界天翻地覆,陳宮或者做了自己這一輩子最英明的一個決定,或者做了自己這一輩子最錯誤的一個決定,不過不管如何,總之他的決定震驚了天下人,成了大漢的又一道靚麗的風景。

知道或者不知道陳宮的人,都開始肆無忌憚的發表對於陳宮的言論,然後這些或隻是圖一時口舌之利或心有所盼的人,一路將他們的文章寄到河南洛陽,再通過蕭文的書報傳遍天下,甚至連交州都迅速傳開了這件事,這就讓陳宮的舉動更是關乎了大漢天下的氣數。

褒貶不重要,毀譽不重要,甚至他們到底知不知道陳宮是為什麼才反了曹操選擇呂布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得到蕭文支持的稿子,其中大部分的言論都提到了曹操屠殺世家這件事。

袞州的張邈張超兄弟最終還是跟隨了陳宮。對於曹操的真情或者假意張氏兩兄弟都沒有更多的精力去區分清楚了,畢竟立場不同,漢室和世家這兩個字眼如同沉重的大山壓在他們心頭肩上,讓他們一刻都不能放鬆然後就算知道陳宮這趟水絕對很渾濁也必須義無反顧的跳進去。至於說到洛陽蕭文,張氏兄弟還是覺著蕭文的出身不夠,所以可信度也不夠。

匆忙起兵的呂布並沒有足夠的兵馬掌管袞州全部的城池,至少荀彧從濮陽逃過去的那座袞州最東麵的山陽小城呂布就沒有得手,而如今曹操也正是在這樣的一座小城裏。四萬人馬的擁擠卻絲毫不顯得喧鬧,相比較於曹操現在心情的大起大落,每個曹軍的士兵都知道不是抱怨著點小事的時候。

進入五月份的袞州還是不可避免的熱了起來,曹操看著一個個滿頭大汗卻又小心翼翼不敢擦拭的將軍,突然一陣哈哈大笑,然後看向了自己這最後的根據地的功臣荀彧,用故作輕鬆的語氣道,“文若啊,山陽郡治昌邑,話說這昌邑可是個好地方啊。昔者昌邑王從昌邑一飛衝天,然後在二十七天內做了一千一百二十七件荒唐事......難不成這昌邑王就這沒見過大世麵,居然就因為這一千多件荒唐事就葬送了自己的前程,甚至連個暴君都稱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