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於瓊有些意氣風發。自從接到獨自統兵攻克青州的將令的時候,淳於瓊就深切的感受到,初平四年的夏天,真的如春天一般溫馨怡人!
還能夠要求更多嗎?他淳於瓊確實出身比其他人都好,西園八校尉的身份代表的是靈帝的看重,代表的是不亞於袁紹的資曆,可這又能如何?除過袁紹的客將呂布張揚這些人,袁紹帳下還有蔣奇蔣義渠本事不弱於他淳於瓊,還有崔巨業等人也眼紅他的位子很久了,甚至顏良文醜也隱隱威脅到了他。
為此淳於瓊已經擔心了好久,可今次袁紹的決定讓淳於瓊一下子就看到了春天,看到了希望。獨統一軍是如何的威風,獨自指揮一場戰爭又是何其耀眼的資曆,而這一切幸運,如今都落在了他淳於瓊頭上。
這一次如果能按照袁紹的心意將青州的事情處置好,那麼他淳於瓊就是當之無愧的袁紹帳下第一宿將,自此平步青雲指日可待。
陷入了激動中的淳於瓊,已經選擇性的忽略了審配和田豐在這支隊伍裏的巨大作用。兩個不知變通的文人而已,誰會在乎他們呢?
確實如此啊!當這個世界在朝著“更快更高更強”發展的時候,一切不合時宜的東西都顯得像是阻礙了整個世界的進步,像是站在了所有百姓的對立麵,不論其人物本身是何等的英明睿智,等待他的就隻有雞蛋碰石頭的宿命。這就像是田豐和審配兩個一樣。
其實單論名望,審配和田豐的名氣甚至不比豫州荀彧荀攸差;論關係,審配和田豐對袁紹都曾是如亦師亦友般的存在;論及家族實力,審配和田豐也不是郭嘉戲誌才這樣的寒門出身。這所有的方麵加起來,無論如何也輪不到他們兩個被發配出來啊?可這兩個人實在是太倔了!
當然,“倔”之一字是袁紹的評價,是袁紹在心裏默默的評價,也是郭圖辛評等輩在審配和田豐背後對他兩個的評價。對於所有知情人來說,審配和田豐代表的其實是一種高瞻遠矚的眼光,甚至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這二人決定袁紹的政治立場。隻不過兩人的耿直讓他們得罪了很多人,所以他們的立場堅決得不到袁紹手下大多數人的擁護,也因此讓袁紹的政治立場搖擺不定,而袁紹帳下的諸將也先後因為這樣那樣的理由開始不和。
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不過審配始終覺著自己沒錯,而田豐也正在懷疑當初投奔袁紹是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大漢初平四年,因為蕭文和郭嘉的關係,袁紹的三個兒子之間的矛盾,被更加迅速的擺在了台前幕後,成了人們不得不關心的重大命題。不過袁紹畢竟還年輕,就算是他現在對於繼承權還沒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規劃,也不是立馬就能引起帳下謀臣武將的內訌。
也正因為如此,代表了袁尚的袁熙,和袁譚的之間的矛盾更大程度上,現在還隻是袁紹帳下幾個謀臣私人之間的不和的表現,還沒有上升到政治的高度。
審配和田豐跟郭圖跟辛評之間的矛盾也沒有達到不可調和的地步,袁紹之所以讓他們兩個出來,一是將他們調離好耳根子清淨清淨的意思,二是如今的平原還有個平原相陳紀是大漢的老人,需要他們兩個來說和說和。
隻是一切談判都是需要籌碼的,審配和田豐不能迅速的打下樂安齊國,就算是政治利益並沒有損害到陳紀,陳紀仍舊不見得會臣服袁紹,因為蕭文的政治利益一定程度上也是跟他們一樣的。
冀州兵馬就在這樣的或糾結或得意的氛圍中,在於陵休整了三天了。三天的時間讓他們已經適應了與冀州相差不大的氣候變化,也讓他們多少摸到了一點郭嘉的底子。
“情況就是這樣。甚至我們可以這麼說,青州的兵馬因為種種原因,甚至在黃巾之亂中都沒有得到足夠的曆練,有沒有見過血都是兩說的事情!”淳於瓊對於打聽到的青州的情報開始很不以為然,隻是第一次獨自領軍,對於這次戰事的看重還是讓淳於瓊謹慎的召開了這一次的軍事會議。
聽到淳於瓊的話,顏良率先一陣附和的大笑。在這樣的場合,審配和田豐不願意過多的開口說話的話,那麼就隻有他顏良有足夠的資格跟淳於瓊敷衍幾句了。顏良是這麼認為的,針對的自然是張頜這就不用說了。
顏良的資曆和文醜的資曆一樣足夠老,這讓淳於瓊派他負責齊國的時候,顏良的心裏多少有些不爽。不過淳於瓊的理由也很充分啊,樂安是蕭文的老根據地沒錯,但是齊國有郭嘉在,兵力肯定會更多,這就需要更加老道的顏良坐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