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論法(1 / 2)

董卓死後,其實西涼眾人可以走的路並不多,因為不論他們怎麼選,有一件事是必須做的,那就是掌權。

隻有掌權,才能影響朝廷對於“董太尉”的蓋棺定論,才能堵住天下人悠悠之口,才能不叫西涼人從此都背負著禍亂了漢室的罵名,才能真真正正的有一條活路。

所以賈詡要遠投蕭文,雖然蕭文仍嫌“人微言輕”,可憑蕭文的人脈,護下來牛輔賈詡之流是不費吹灰之力了。

可賈詡沒想到蕭文不僅猜穿了他的心思,更是一上來就給賈詡選了一條最最難走但卻最最適合此時的西涼諸將的路子——李傕郭汜入長安!

若真的這樣做了,最大的好處就在於他賈詡可以為董卓甚至牛輔李儒做出最大的掩飾,而最大的難處,就在於李傕郭汜從此繼承董卓的野心,變作了西涼的又一條蛀蟲!

雖然,隻要能捱過幾年,再加上他賈詡的矯飾,李傕郭汜可能就代表不了西涼人了,到時候隻要這二人一死,西涼也還能夠平平安安的過下去。

當然,前提是馬騰韓遂別再鬧事了。

是以賈詡選來選去,不殺張濟收留華雄的蕭文是他此時最好的選擇!

而蕭文呢?蕭文又如何不需要賈詡?

漫說賈詡來投帶著數千車糧食的誠意,就單以賈詡的才名,蕭文就不可能輕易放棄了這樣的機會,君擇臣,臣亦擇君,現在就是蕭文表現擔當的時候!

除過這個,蕭文其實還需要時間。

需要時間來好好的消化袞州這近百萬的黃巾家眷,消化與公孫瓚袁紹的關係,消化曹操仍舊順利進入袞州的影響。

除過這些,蕭文也還需要時間來重建洛陽。

蕭文需要一個得力的助手幫忙穩住長安的局勢,隻有保證了弘農西邊的安危,蕭文才好放手做事。

賈詡,無疑是最好的人選!

這大概就是傳說中的英雄惺惺相惜,一拍即合吧。

送走了賈詡,蕭文重新設宴請皇甫嵩趙駿二人入席,見禮過後,七分真三分假的跟皇甫老爺子講了講賈詡的來意,接著蕭文把話題轉到了袞州青州之事上。

“所以最後的結果是,曹操還是得了東郡,袁紹趁機把袞州刺史的位子給了他的長子袁譚,又各種手段齊出,讓袁譚兼了劉岱的兵馬,算是徹底的把袞州抓在了手裏。”

這些都是既定的事實,所以蕭文說來簡單輕快,並沒有夾雜多少負麵情緒,“不過袁譚畢竟年輕,大部分事情其實還是要倚仗曹操和荀彧的,也基本可以認為是曹操賺了袞州。”

向皇甫嵩老將軍恭敬敬酒以示尊崇,蕭文在帳內慢慢的走著說道,“接著是青州。袁紹和公孫瓚撕破了臉,陳宮借題發揮,一紙朝書上去,兌現了曹操當初許諾張家的青州刺史。”

這件事情其實說來蠻好笑的,曹操昔日要進行最原始的資本積累,為了數千兵馬就不惜得罪了張邈,可如今有底氣有能力入主袞州了,結果就因為當初這點破事讓張邈耿耿於懷,張超甚至真的沒有接青州刺史的位子,最後曹操無奈隻得按照屈尊降貴好話說盡向袁紹推薦了臧洪。

張邈張超這麼抹了曹操的麵子還不算,接著袁譚之所以能夠成功的當上袞州刺史,其實也是張家這二人在裏麵攪和的。

呃......在事情敲定的前前後後,蕭文的身影其實很是活躍......這個就不足為外人道了。

嘴角還掛著淡淡的笑意,蕭文又轉而露出佩服的神情跟皇甫嵩趙駿讚歎道,“要說這袞州劉岱,還真是老謀深算!不論真心假意都好,總之平定了袞州百萬黃巾的怒火,並且引百姓重建洛陽,接著為報複曹操的坑害,更是給袁紹眼睛裏揉了顆沙子,你知道他做了什麼?”

見皇甫嵩趙駿二人都輕笑搖頭,示意他繼續說下去,蕭文這才不再賣關子,“他把曾經在洛陽力阻董卓遷都的侍中陳紀,給安排到了平原,做了平原的國相!”

這可真是一手絕妙的好棋!

不說別的,董卓遷都之時可是朝著朝中諸臣下過死手的!想那些什麼校尉伍瓊周毖之流就死的很慘,死得其所去了。單看陳紀能夠力阻董卓而不死,就可以明白陳紀的家世淵源不比得罪了董卓還能活著跑出洛陽的袁紹差,更別說因為這事士林清議一致認為,陳紀之才可堪司徒之任!

蕭文對這大漢取士的流程方法不甚讚同,尤其是這士林清議,更是毫無遮掩的就把持在少數那些百年數百年傳承的世家手裏,更是讓蕭文蛋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