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來說,就這個問題進行分析的多是古龍的擁護者,因為在大部分人看來,古龍比金庸要差一些,古龍的擁護者覺得不服氣,才要分析討論一番。
要討論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楚四件事情,即使這四件事情和古金的比較並沒有直接的關係。這裏之所以說古金而不說通用的金古,是為了公平起見,因為按照拚音順序、筆劃順序“古”都在“金”的前麵。
第一件事情是,在古龍最鼎盛的時期,七十年代初期,金庸封筆,古龍以“接班人”的身份出任金庸之後的《明報》武俠撰稿人,此時,他心中對金庸是很崇拜的,並沒有以為自己在武俠作品上達到了金庸的地步。
那是1972年,金庸的最後一部作品《鹿鼎記》在《明報》的連載即將結束,就寫信給古龍,希望他能給《明報》寫武俠小說連載,使之不至於出現空白。根據古龍的朋友於東樓對武俠作品評論家陳墨所說,古龍接信時他正好在場。那時古龍名頭正盛,來函很多,也細看不過來,他漫不經心地讓於東樓將信拆開,看看到底是哪個“家夥”從香港來信給他。結果是金庸的約稿信,古龍看了之後,難以置信,澡也不洗了,“光著身子躺在椅子上,半天不說一句話”。
這段敘述十分有趣,出自於東樓之手,應該可信,之後古龍即開始為明報撰寫《陸小鳳係列》這個作品,作品很成功,也很精彩,尤其是前麵的三部。即使是古龍的堅定擁護者也大都承認,古龍在寫作《陸小鳳係列》之前,已經進入了創作上最輝煌的時期。這實際上意味著,按照古龍自己的觀點,金庸是前輩,他自己與前輩還有某種差距。同時,金庸對於古龍,也表示了很大程度的認可。
以上陳述,還要結合另外一個事實來考慮,古龍是一個專業的武俠小說作家,他是靠寫武俠謀生吃飯的,而武俠創作,對金庸來說,還隻是一個副業性的工作。
第二件事情是,現在看到的金庸的作品,是經過了十分精細的修改和琢磨的,而古龍的作品大都是在很短的時間內一氣嗬成的創作完成的,從來沒有修改過。金庸作品整體的精致性,人物的完整性使得其作品的閱讀構成了一種完整的體驗。而從作品的整體來,古龍作品在創作水平上起伏很大,即使是一部作品裏,不同的部分往往也有很大的差異,在文字、情節、人物上有比較大的修改空間。這也就使得古龍作品裏一些很精彩的作品和部分受到了影響,形成的是一種殘缺的美,不能不影響了讀者的閱讀興趣。
對於古龍的作品,假如進行較大的修訂話,而這種修改不會傷害作品的本質,是能夠使作品在文學界獲得較大的重視的。畢竟,古龍對於現代創作技法的應用,比起金庸是要多一些的。然而,這樣的修訂,隻能是一種假設了,在很多方麵來看,包括創作上,古龍是獨一無二的,找不到人給他修訂作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