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3 精明強幹:李皇後重用張居正不惜被傳緋聞(二)(1 / 2)

張居正上任首輔後,首先就是給隆慶皇帝的兩位遺孀上尊號。因為新皇上登基,老皇上的後妃要升格為“太”字輩,如太後、太妃等。明朝進封製度規定:“新天子登基,尊老皇後為皇太後,若有生母,亦封為太後,但加徽號以示分別。”這意思是,陳皇後是當然的皇太後,李貴妃作為皇上的生母,也可以進封皇太後。但是,為了顯示兩個皇太後的差別,則應在陳皇太後前邊加兩個字的尊號。馮保與張居正商量:鑒於李貴妃擔負著小皇上的監護作用,兩宮太後不應該有差別,都應加兩個字尊號。雖然,這件事在禮部實施過程中遭到一些官員的反對,但因張居正的強力支持,最終獲得通過。陳皇後的尊號是仁聖皇太後,李貴妃是慈聖皇太後。從此,兩宮太後遂無差別。

陳太後與李太後兩人,打從認識一直到死,始終感情和睦、親如姐妹。李太後地位比陳太後低下時,她對陳太後奉事唯謹。後來母以子貴,她與陳太後身份齊平但實際占優時,她對陳太後依然奉事唯謹。每天清晨,她都會帶著兒子到陳太後處請安。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天天如此,風雨無阻。這一點令陳太後非常感動,她多次要李太後取消這個禮節。李太後的回答是:“老輩子傳下的規矩,在我手上不能改。”兩人始終以姐妹相稱。在明代,後妃之間這樣的親密無間,是難得的佳話。

李太後對陳太後的尊敬,為她贏得了廣泛的讚譽。但是,對待自己的兒子萬曆皇帝,她卻管教極嚴。兒子登基的頭幾年,她將國事托付給張居正,而讓兒子以讀書為主。

皇帝讀書,叫出經筵。張居正親自給萬曆皇帝挑選了六位講臣。每逢在文華殿聽講歸來,李太後便邀來陳太後,讓兒子將聽講的內容複述一遍。小皇上講完了,李太後就問陪皇上聽講的馮保,皇上講的是否有錯漏。如果全部都講對,就給予褒獎;如果有錯漏,就給予懲處。有好幾次,小皇上因為逃學而被罰長跪。

由於管教極嚴,萬曆皇帝對李太後充滿敬畏。萬曆六年(1578年),母子間曾發生過一次極為嚴重的衝突。其時,萬曆皇帝新婚不久,李太後便離開乾清宮,搬回慈寧宮居住。離開了母親的監護,萬曆皇帝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便在太監的唆使下,做一些往常不敢做的事情。一次夜遊西城,貼身侍應太監孫海為其找來兩位年輕貌美的宮女陪酒。喝得半醉時,萬曆皇帝要這兩位宮女唱時令新曲。所謂時令新曲,類似於今天的流行歌曲,但明代坊間的曲子,語頗輕佻,與時下東北民間的二人轉,庶幾近之。兩位宮女說不會唱,孫海在一旁慫恿,宮女仍堅持不唱,萬曆皇帝因此大怒,喝令推出斬首。經孫海提醒,萬曆皇帝這才醒悟殺人不是好玩的事情,於是改為削發代替斬首。

第二天,李太後知道了這件事情,找來那兩位驚魂未定花容失色的宮女,問明事情原委,頓時大怒。她跑到奉先殿祭告亡夫,竟然作出撤銷萬曆皇帝的九五至尊地位的決定,改讓潞王繼承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