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熙不緊不慢的在路上走著,因為就算是到了地方,方臘的人士氣正盛,官軍遠路風塵,舟車勞頓,不宜立即展開大規模的廝殺。
他們的行軍的第一戰定為揚州,因為過了揚州就是方臘的勢力範圍了。
方臘現在擁兵自重,占據了六州五十多個縣,已經登基稱了皇帝,可見這個人是沒有主見的,八成是鍾明亮回去之後,根據吳熙說的話,給方臘建議馬上登基做皇帝,然後發出檄文,開始北伐。
現在看來,他們的計劃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南方的天氣比較濕潤,九月的天氣了,蚊蟲還到處肆虐,隻要一個不小心,讓它爬在你的身上,馬上就會起疙瘩。
吳熙為了躲避這種蚊蟲,鑽在馬車裏,把簾子圍的的很緊,一直蚊蟲也不會鑽進來。
盡管路上的風景優美,吳熙不準備欣賞了,後世的時候,沒少到這些地方來送錢,現在也就沒有那麼多的好奇心了。
子午營一千來人就能憑借優良的戰備拿下石棚山上的盜匪,現在吳熙榮升都監,暫管淮陽軍指揮使一職,臨行前,軍隊已經按照吳熙的要求,裝備了一些猛火油,神臂弩這些大殺傷的武器,戰鬥力提升的不是一個檔次。
吳熙有信心打好這場仗,火藥第二代已經開始配置,阿貴會及時的送往揚州。
在和宋江大戰之後,吳熙發現先前配置的火藥還有一點瑕疵,就是點燃了之後,會有啞彈的出現,雖然數量很少,但是點燃的時候,很消耗時間。
於是這一次,他把火藥正式的調整為拉線式的,節省不少的時間。
這個大殺器隻要上了戰場,就會撕破敵人的防線,為騎兵撕開很大的衝擊口,方臘的手下,大部分都是農民出身,身上根本就不會配備鎧甲,根本經不住炸彈的威力。
吳熙甚至覺得,馮六的人根本就不需要上場了。
用投石機遠遠的把炸彈拋進戰場,剩下的人隻是慢悠悠的上去收拾戰場就行了。
這根本就不是去打仗,而是去屠殺。
說到底都是自己人在作亂,殺這些人就是在消耗國內的戰鬥力量,要是金人南下,這些人都是抵抗金人的重要基石,如果有的談的話,盡可能的不殺人就是了。
吳熙這幾天在馬車裏就在想如何才能找到談話的突破口,爭取在嘴皮子上解決戰鬥。
皇帝當然不希望和平解決,造反這種事情皇帝很忌諱,隻要能把這些人殺幹殺盡,這件事情就不算完。
宋朝的死刑很少,大部分的刑罰就是流放,唯獨造反是個例外。
大軍拖拖拉拉的一個月之後終於抵達了揚州,看著無上的風景,感歎世界就是這麼奇妙,前一段時間還在張老頭商量著閑暇的時候騎鶴下揚州,現在一個人竟然站在揚州的岸邊感概連連。
下一步就要進軍潤州,潤州已經成為敵占區,要想通過的話,必須要經過戰鬥才能順利的通過,吳熙不認為一上來談判就能解決問題。
首先要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厲害,和她們的肉身根本不能抵抗火藥的威力,堅持下去沒有多少意義,談判才會顯得很有必要。
接下來就要在丹徒和童貫回合,然後和童貫商量好作戰方案之後,就會東進常州,南下蘇州,繞過太湖,下秀洲,最後到達杭州和譚稹回合,最後到達烏龍嶺,夾攻睦州,就算是大功告成了。
這隻是他的初步設想,如果順利的話,一個月之內就會結束戰鬥,然後迅速揮師北進,穩定北部局勢。
要知道北方戰場才是決定北宋命運的主戰場。
吳用等人已經到達了清澗城,開始為吳熙的後備軍訓練人才。
而子午營的家屬到達清澗之後,馬上就投入到了煤炭的開采當中,重工業基地的建立很快就能實現。
到時候,依著更為精致的武器出爐,金人的鐵馬在宋人的麵前,就不會那麼的不可阻擋了。
這一切要是都能成為現實的話,北宋就有救了,可是道君皇帝和下麵那些獻媚的人能允許這樣危險的存在麼?
吳熙現在還沒有想好全身而退的方法,所以手裏一定要有兵權,才能威脅到那些阿諛奉承的人不敢輕舉妄動,一旦戰事結束,沒有硝煙的戰場才是真正要命的。
童貫的部隊早一步到達了江寧府,正在進軍丹徒,也比較順利,尤其是韓世忠率領的前鋒營作戰勇敢,一路破關斬將,丹徒一城可下。到時候潤州就成了一座孤城。
就算吳熙不打,圍上幾天,城裏的人也會被活活的餓死。
韓世忠的脾氣如同他的官職一樣在飛快的猛漲,一不小心就成了步軍都虞候,手下領導的人馬也有一個營了,打起仗來有了更多的依仗,也很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