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線索(1 / 2)

周父看著電視屏幕上的標題,眉頭緊縮,目光在電視和周母之間遊弋許久。最後,坐到了離周母病床最近的凳子上削蘋果。

周雪兒是心事重重地站到窗邊走神,這幾年的生活在眼前閃過。

母親身體不好,一直都是父親忙裏忙外地操持著這個家,這麼多年父親從不奢望自己的女兒有多好的工作、掙多高的工資,常常說的隻有一句“爸爸希望你和可兒平平安安的就好,一家人在一起比什麼都強。”

想到這兒,周雪兒的鼻尖就是一陣酸楚,仰頭看向窗外,一點兒點兒逼退眼裏的淚珠。

直到電視裏女主持人的問話才拉回思緒,《實時熱點》傳出主持人壓抑且憤怒的嗓音“無良教師,體罰學生,致使年僅4歲男童下體破裂。幼兒園方已公開道歉並發聲明,犯案教師係實習教師,並非正規師範類院校畢業的從業人員,以對該名教師處以開除處理。園方會積極配合幼童的後續治療。”

短短幾句,讓整間病房更顯安靜。

有時候,人在脆弱的時候,一些平常的訊息都會撥動心弦,更何況現在,有點兒屋漏偏逢連夜雨的感覺。

周雪兒的心,從昨天就一直提在嗓子眼兒,視線從屏幕轉向雙親,手裏握著遙控器,想要調轉頻道,不要刺激二老。可心裏又有個小人兒在高喊“我要聽到完整的結局!”,踟躇中視線重新回到屏幕。

女主持人發出了鏗鏘有力地聲音:“讓人尊敬的人民教師,屢屢被爆出驚人虐童事件!我們要的不是幼兒園的公開道歉!也不是某些人的補償!有些傷痛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這次案件中的小男孩兒僅有4歲,即便這次傷痛治愈,孩子心理的治療卻是長期的!國家對於幼兒園老師的聘用有嚴格的規章製度,如果這個人本身不具備作為教師的基本素質,不符合國家規定和標準,那麼我想問,作為幼兒園的相關負責人,你們有想過聘用一個不合格的人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嗎?”

很快畫麵一轉一位男主持人現身:“各位觀眾,請諒解我們這位主持人的情緒有些激動!畢竟她也是一位母親。咱們現在看看互動環節,場外參加視頻在線觀看本節目的觀眾都有哪些問題和意見?”

畫麵切換到一位戴眼鏡的女孩兒,像是在校大學生的樣子。女孩兒開口:“我覺得這次事件反映出來的是大學教育問題中一直被忽視的巨大缺口!”

“缺口?請您詳細闡述一下。”男主持人對這屏幕作出了邀請的手勢。

“我們的教育特性使一個人的學習鼎盛時期在高三一年中全部耗盡,而來自家庭和老師甚至是社會給到所有高考學子灌輸著‘上了大學你就自由了’的這種想法,使大部分學生進入到大學後‘徹底自由’。生活不規律、逃課、掛科、補考成了家常便飯,有的學校甚至以補考收費盈利。

而大學期間除了部分學科有心理學,大部分專業沒有心理學方麵的學習和指導。幼師資格證非幼師專業的學生也是可以取得的,這些非師範類的學生以突擊考證的方式走上教育崗位,難免存在一些隱患。”

“好,謝謝這位觀眾的點評。方便說一下你現在從事的事業嗎?”

“我本人是幼兒師範類的應屆畢業生,目前還在找工作的階段。”戴眼鏡的女孩兒靦腆地笑說。

“是未來的老師啊?難怪對這個話題有獨到的見解。感謝你參加我們的節目,預祝你找工作順利!”

男主持人與女孩兒在屏幕前揮手道別,隨後主持人又邀請了兩位場外觀眾發表觀點。

一位中年教師表示現在的年輕教師主觀意識很強,但沒有耐心。對一些前輩的經驗又不願意虛心接受,他們在帶新人時也常常頭疼。為這類案件出現埋下隱患。

一位年輕小夥子表示,事情應該從兩麵看,不能一頭倒。輿論媒體應該客觀不能隻顧同情弱者,而不去剖析真相。這次事件的起因是什麼?孩子本身、孩子家長、園方等等方麵在案件發生前有沒有發生過什麼事情?這次事件發生後一直是園方發聲,並將責任都歸咎在該名實習教師身上,為什麼這名實習教師一直並沒露麵……

場外觀眾的點評及電視台微薄上的觀眾留言,引起了現場幾位嘉賓的激烈討論。

最後,畫麵鎖定一位心理學專家“我覺得第一位女同學看問題很透徹!這也是我們各地教育體製下很嚴重的一個缺口!

學生從高中升入大學,他們要麵臨的問題是方方麵麵的,生活環境、學習環境和社交環境都在發生變化。

我常常聽到有的輔導員會對大一新生說‘大學是個小社會,你們在大學的生活狀態將是今後你們步入社會的寫照’,而除了這個口號外,學校有沒有給新生做心理指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