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一早秦軍主帥世父正召集眾將分派一天的軍務,突然營門校尉急如風火一般跑了進來。
“稟報上將軍豐京起火了!”
世父聽了大驚,立即率領眾將跑出中軍帳往對岸觀瞧,隻見豐京城內烈焰衝天濃煙滾滾,整座豐京城被烈火燒成煉獄一般,哨樓上的哨兵大喊:“上將軍犬戎退兵了,他們跑了!”
眾將聽罷麵露喜色,贏來說到:“上將軍,這一定是王捷和允豐突破了翟桓的防線大軍進逼犬戎王帳,翟桓不得已放棄豐京抽兵回援。”
眾將齊聲讚同,唯有贏鈹和百裏詢麵露質疑之色。
百裏詢:“請問世子,狼刺可有信號傳來?”
贏來頓了一下隨後說到:“狼刺沒有發來信號,但是豐京火起,犬戎軍後撤是哨兵親眼所見這不會假。所謂兵無常勢水無常形,為將者應該因勢利導抓住戰機。驅戎複土的有利戰機就在眼前,豈能錯過!”
眾將也紛紛表示讚同,同時一起向世父請戰。世父捏著胡子仔細思索了一陣說到:“戰機稍縱即逝,但也需謹防犬戎有詐。先派斥候過河探查,全軍做好渡河準備。傳我將令給聞熙,命白狼東營速速前出鑄鼎塬於鎬京城西百裏外險要處設立防線。一旦本將將令下達騎兵先過河,工匠應迅速架橋。”
百裏詢:“工匠營早有準備,隻是架橋速度較慢我擔心騎兵和車兵步兵脫節,萬一犬戎設下埋伏,而我軍正在架橋,步兵和車兵沒能及時運至對岸,我軍騎兵將處於危險境地。”
贏來:“上將軍,我早已架好浮橋,此時應全軍過河追擊敵軍,大量斬殺敵軍有生力量不讓他們增兵。如此一來不僅可以恢複岐豐之地,還可以趁勢攻滅犬戎以解大秦北方禍患!上將軍事不宜遲啊!”
贏鈹:“全軍出動不可行,右營這邊不可擅動,倘若敵軍使詐我軍全軍渡河而敵軍從右營方向渡河截斷我軍退路,並從我軍背後發起攻擊我軍將不戰自潰!”
贏來:“你危言聳聽!連日來你營屢派渡河偵查可曾發現敵軍動向?”
贏鈹:“呃,這倒沒有。但這也正是我所擔心的,因為這很不正常!”
贏來:“你是怯戰。你若擔心那就留在右營繼續監視敵軍,等我們追亡逐北的時候,你再過河吧。不過論功行賞之時你不要有怨言就好!”
軍司馬和前鋒主將意見向左,眾將左顧右盼沒一個人發表意見,但是世父從眾將的臉色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將領偏向於跟隨贏來渡河攻擊犬戎。
可是世父卻遲遲不能下定決心,作為一個指揮大秦軍隊長期和犬戎、西戎作戰的老將,世父相信自己的直覺,他總覺得此事蹊蹺總覺得哪裏不對。按照世父的經驗,感覺不對就一定不對,就不可能輕舉妄動。
自從和犬戎隔河對峙以來,世父對贏來基本上是言聽計從,即便迎來說的有偏差,他也不會當麵指出而是在背地裏進行矯正,並將原因告知贏來。世父這樣做是在培養贏來統軍的能力,是把他當成全軍統帥來培養的,但是這次世父卻不想讓贏來的衝動占了上風。因為世父考慮的比較長遠。
複土之戰不可能一戰而決,這是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的,這也是平戎武略中明確指出的,秦軍必須穩紮穩打步步為營,打下一片占住一片圖謀一片,貪功冒進是不可取的。如果犬戎真的是撤兵了秦軍隻需渡過河去掃蕩豐京地麵,能夠不耗損秦軍精銳同時收複失地豈不更好。仗永遠打不完,但軍隊損失過大打下的土地占不住也是枉然。犬戎就是這個特點,打不過就跑,等你退兵之後他又卷土重來,因此世父現在考慮的不是殺多少犬戎兵,而是在收複失地之後怎樣保持秦軍的優勢,始終對戎狄造成軍事上的威壓,想要做到這一點秦軍就不能損失過大。
基於以上考慮世父決定采取穩妥的辦法,不急於渡河追擊。
“眾將各歸本隊,命工匠營迅速搭建浮橋。世子,把你的浮橋圖樣交給工匠營。既然有這麼好的辦法為何不早早報知本將!本將命左營派斥候和三百騎兵過河偵查,不得擅自進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