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七章 舌戰百裏詢(2 / 2)

“是的。”

“父母隻教養幾個子女都需要如此耐心細心,作為君上要教化千萬百姓,若隻憑成列或者一時衝動不問青紅皂白先是一頓責罰,百姓可服?”

“不服!”

這句話是贏開說的,在他說完之後眾臣才齊聲回答:“不服!”

蒙義轉身向贏開一拜說:“正因如此,公子才說父君為秦人君上,猶如百姓父母。償聞不教而罰謂之虐,百姓有錯,錯在為君者不教。這句話是一句連貫的話,前提是君上是百姓父母有教化百姓的責任,接下來才是說百姓犯錯之後,不讓其明白錯在何處就懲罰,就和父母對犯錯的孩子隻處罰不講明為何處罰是一樣的道理。百姓隻會屈服,但卻並沒有明白自己錯在何處,這罰也就起不到應有的效果。所以說,君上應避免這樣的錯誤,查清事實,陳明利害采取措施之後再行處罰,如此才能令百姓心服口服,即使受罰也毫無怨言。”

“大善!”

百裏棲擊掌讚歎,贏開笑著問厲陽:“曆卿以為如何?”

厲陽起身回答:“公子之言臣既感且佩,大善!”

贏開問大庶長世父:“大兄以為如何?”

世父答到:“沒想到一件小事竟然說出了這麼一篇大道理,說得好,說的好哇!善,大善!”

贏開站起身說:“寡人今天特意命人將這件小事拿到朝堂上來說,就是為了看看眾卿對這件事的高見。此事雖小也難登大雅之堂,但卻涉及國計民生。一直以來列國都說我秦人律法嚴苛,不尊周禮,治民嚴厲缺乏仁德。憑心而論寡人對此等言語極為憤慨,但靜下來細想,這話也不完全是空穴來風。秦人若想立國,若想成為列國中的強者,就必須不斷變革不斷完善。秦人百姓也要不斷吐故納新,秦人雖地處偏僻,但是我們有海納百川的氣度,有天下萬物皆為我所用的胸懷。再加上秦人百折不撓堅韌不拔的氣節,我大秦何愁不能屹立於列國之上!”

“大秦,大秦,大秦!”

眾臣意氣風發振臂高呼,雄壯的吼聲震得大殿內嗡嗡作響。贏開伸開雙臂,等眾臣停止呼喊之後才說:“君為百姓父母。若百姓有錯,錯在為君者不教。寡人要講這句話刻在身後的屏風上以為座右銘,時刻警醒寡人。寡人希望眾卿每天上朝的時候也想看看這句話,先想一想怎麼輔佐寡人治理百姓。寡人是百姓父母,眾卿也是。寡人更希望眾卿能和寡人一起以父母教養子女的耐心和細心教化大秦子民,假以時日,我大秦子民定會成為列國中最好的子民!眾卿願與寡人同否?”

眾臣齊刷刷站起身來拱手說到:“臣等願與君上同!”

贏開哈哈大笑雙手一揮示意眾臣坐下,宣布這第一件事就按照贏來所說的辦理,隨後君臣繼續議事。贏來總算跟上了節奏,在接下來的議事過程中變得自如主動多了。他不明白的時候會主動發問,而奏事的大臣會仔細的給與解答,就在這一問一答之間,事情的脈絡就清楚了許多,辦法也就隨之出現。贏來發問的過程中,贏開一直沒有阻止,也不輕易發表自己的看法,在蒙義看來此時的贏開就像當初的狼爸一樣鼓勵子女自己弄明白道理自己學會處理各種難題,隻在必要的時候提醒一下。

一見贏來漸入佳境,蒙義放心的提筆記錄。不管別人說得多快,蒙義總是能跟得上。隻是弄了一手一臉的墨,好在他戴著麵具不會把臉弄髒。不過寫字寫的滿臉都是眾臣還是第一次見,這不怪蒙義調皮,很就沒摸過筆從來就沒用過毛筆的蒙義如今能抓著毛筆寫字就不錯了。古人蘸一次筆能寫好幾個字,蒙義蘸一次筆能寫完一個字就挺不容易得了。為了趕上速度他是不停的蘸墨蘸墨再蘸墨,弄得滿手滿臉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沒把墨汁甩到贏來後腦勺上就不錯了。

一位大臣奏事完畢獲得贏開答複之後退了下去,蒙義寫完最後一筆正想喘口氣,突然旁邊伸來一隻手將竹簡拎了起來。蒙義抬頭一看卻是百裏棲和厲陽,他們身後站著白袍曆顯。

“嘶!這,這寫的是什麼字?”

百裏棲指著竹簡問蒙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