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舌戰名儒(1 / 2)

高傑看似話音不大,但在座的人卻偏偏都清清楚楚聽在耳中,頓時一片嘩然。孫慎行饒是涵養功夫極高,也被氣得麵皮抖動,浮現醬紫之色。

朱由檢與其兄天啟帝朱由校不同,自小便熟讀四書五經,小小年紀文采不凡,見高傑發問求救,沒有半點不悅,反而很是熱情地指點道:“人心,指的便是做人的良心;道心,則指的是人天生的仁、義、禮、智、善之心,與人心相對。孫大人之意,乃是說道心越勝,人心越善,道行越高;反之,亦然。”

在座的東林名士,見年幼的朱由檢侃侃而談,將孫慎行這番深奧而頗有深意的言辭分析得有條有理,清楚明白,個個滿心欣喜之情,頓時將因高傑敗興之語所帶來的不快一掃而空。

高傑恍然大悟,連連點頭道:“人心,道心,原來孫大人說的是這麼回事,我算是弄明白了。”他轉頭看向孫慎行,捂掌道:“孫大人好厲害!”

孫慎行此前被高傑氣得要死,哪肯就此放過他,追問道:“忠勇侯既然得信王殿下指點,明了了在下的觀點,便請發表高見,點評點評吧!”

高傑暗恨:“這老小子幹嘛窮追不舍的,難道非要看我出醜才肯罷休不成?!好像我借了他幾百萬沒還似的?”一邊心中腹誹不已,一邊開動腦筋,準備反擊。

高傑豈是個任人欺辱的角色,要知道,他可是來自幾百年後的現代,掌握的知識文化豈是當今的古人所能比的,沉吟半晌,他突然“啊呀!”一聲,同時一拍大腿,嚇了大家一跳,然後大聲道:“孫大人說得非常好!絕對精彩!”

眾人見高傑憋了半天,鬧出偌大動靜,就蹦出了這麼兩句廢話,頓時滿腦殼黑線,鬱悶得直翻白眼。

孫慎行更是氣惱,差點爆了粗口,還好他身為禮部尚書,乃是知書達理的模範,忍了半天方才好不容易忍住罵娘的衝動。他認為高傑就是個草包,絕對是因為無言以對,方才如此作態,想要偷雞,正待痛打落水狗,窮寇猛追,好生羞辱羞辱他。

卻見高傑接著摸了摸下巴,好像他和孫慎行一樣留了長須一般,突然搖頭晃腦,慢條斯理地道:“不過。。。”

孫慎行到了嘴邊的話又被高傑“不過”兩字噎了回去,就像是大口喝水突然被嗆了一般,猛地咳嗽起來,一時間上氣不接下氣。

高傑見孫慎行被自己的小把戲折磨得很是悲慘,心中不忍,便正色道:“不過,小子認為孫大人的話雖然很是有理,但這也隻是基於一種理想世界而得出的結論。現實中,卻並不一定適用。”

孫慎行聞言,好不容易止住了咳嗽聲,出言問道:“此話怎講?”

高傑道:“小子來自村野之地,我們那裏的街坊鄰居、大叔大嬸從未接受過孫大人所謂的道心的教化,但他們依舊心地純良。反之,有些人雖然自小到大,學識淵博、知書達理,但卻仗勢欺人,到處侵占土地,為富不仁,良心大大的壞!”見孫慎行作勢便待反駁,高傑哪會給他機會,提高聲調,繼續道:“道心,在現實中,並不一定能讓人心向善。很多人是因為飯都吃不飽,沒有衣服穿,從良民卻生生變成了小偷、強盜或者逆賊。所以,小子以為,要想人心向善,首要的不是灌輸給他們什麼道心之類的廢話,而是要解決基本的生存條件。隻有解決了百姓們的溫飽問題,孫大人的道心才有可能去影響到他們的人心!”

高傑跟開了掛似的,用後世的理論和言辭嘰裏呱啦說了一大堆,也不管在座的老古董們聽不聽得明白,一氣嗬成,完成了自己的演講。

之後,他添了舔幹澀的嘴唇,端起眼前的茶杯一飲而盡,靜等對方的反駁。

後世的大學之中,經常會開展辯論賽。評委給出一個模棱兩可的辯題,雙方學生猶如鬥雞一般各持己見,上竄下跳,互相駁斥和攻擊,實際上就是玩一種無聊的文字遊戲。這種辯論賽唯一的好處,就是能鍛煉出一批善於狡辯的人才。高傑雖沒有參加過這種比賽,但也曾被逼著前往現場給係裏的所謂高手加過油,助過威,無形中亦會有所收獲。沒想到,跑到大明朝了,這點雞肋般的收獲還派上了用場。

在座的東林名士雖對於高傑說話的方式不是很實用,但他話中的意思還是能夠猜出個十之八九。高傑將孫慎行看似合理的理論,從理想和現實兩個層麵進行了分析,得出的結論暗合如今大明朝的實事,聽起來竟頗為有理,讓葉向高等人形態各異,有的目瞪口呆、有的微微點頭,還有些則陷入了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