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帝年紀比高傑僅僅大了兩歲多,又因為讀書少,對君臣之禮並不注重,再加上高傑來自後世,不像封建社會的人們那麼有君臣概念,隨性隨意,兩個青少年湊在一起,倒是甚為投契。
高傑是個機靈人,投其所好,一直不停地詢問這些精致的家俱是如何製作、有何特點,天啟帝滿臉興奮之色,口若懸河地不停作著講解,絲毫沒有疲憊不耐的意思。兩個人嘰嘰喳喳聊得投機,這樣一來,倒把魏忠賢和駱思恭倆老頭涼在了一邊。
駱思恭對爭權奪利興趣缺缺,又是個武人,所以對魏忠賢這個目不識丁的大太監並無惡感,兩人便在房門口一邊看著聖上和高傑討論家俱技術,一邊低聲交談。
通過朱由校的介紹,高傑學到了不少關於家俱的知識,也注意到古代家俱和現代家俱的不同之處。現代的家俱更講究包裝,所謂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外表漆亮木滑,其實家俱內部卻十分粗糙,裏麵木頭沒有削光滑、滿是釘子的痕跡都無所謂。而明朝的家俱全用榫卯連接,其實更牢固更美觀,每一塊木頭都要刨得平整光滑,每一個接口都要用榫卯連結得嚴絲合縫,有的榫卯連接處還要塗上魚鰾膠。
所謂魚鰾膠,是選擇海魚的鰾製成,因為海魚鰾黏性較大。魚鰾膠的製作要經過選、泡、濾、晾等幾道工序。選好海魚的鰾後,鈄取出的幹淨魚鰾用溫水泡一天半到兩天,直到魚鰾完全軟化了為止;接下來便是砸鰾,顧名思義就是把泡好的鰾放在鐵盔中,用鐵杵砸,邊砸了邊對溫水,直到可以拉出黏絲來;砸完後用特製的鍋一點一點熬,熬成之後再經過銅紗過濾,然後趁容器裏魚鰾膠還沒有完全凝固時,用小刀拉成小條,掛起來晾幹後,魚鰾膠便製好了。古代匠人一般都在秋季或冬季製作魚鰾膠。這種鰾膠使用時還要經溫水泡,泡好後再重熬3個小時以上,才可以使用。而且,不同季節魚鰾膠的稀稠度也不同,一般根據“冬使稀,夏使稠,春秋兩季使將就”的原則。使用魚鰾膠的最大好處就是天然環保。對於硬木家具來說,魚鰾膠作為榫卯結構的輔助,可以拆卸,可以修補,不像現在的化學膠,黏上就打不開。它也比乳膠好,因為乳膠遇冷水就化開,而魚鰾膠需經過熱水泡才會化開。
因為鐵釘在古代造價太高,還不如用榫卯連接方式,所以天啟帝這些家俱連一顆鐵釘都見不到,榫卯連接得堅固而精致,不愧為一位出色木匠師傅。
不過,高傑在詢問學習的過程中,還是把後世一些家俱的特點照搬過來,提出了自己“獨特新穎”的見解和創意,大到沙發的製作、推拉式櫃門,小到門窗上的活頁、門鎖等等,都一一在紙上畫出圖樣,並解釋其用途。天啟帝被這些奇思妙想勾引得驚喜莫名,嘖嘖稱讚,一副得遇知音的模樣,恨未能早點認識眼前這個神奇的少年。不僅僅是天啟帝在驚歎,就連魏忠賢和駱思恭也想不通這個高傑腦子是什麼結構,竟然能夠想出那麼多稀奇古怪的玩意,甚至開始懷疑他爹到底是獵戶還是木匠。
很快一個多時辰過去了,天啟帝終於想到了還有駱思恭在等著,一邊抑製著激動莫名的心情,一邊歉然道:“都怪朕不好,隻顧著聊這些家俱,倒把駱愛卿晾在了一邊!小傑,走,我們出去說話吧!”說完,他把高傑手繪的“傑作”細心卷好,交給魏忠賢保管,然後帶高傑等來到二樓一個房間內,坐下飲茶。
高傑此前和朱由校聊得口幹舌燥,此刻便埋頭喝起茶來,駱思恭卻沒有飲茶,恭敬問道:“不知陛下喚微臣前來有何吩咐?”
天啟帝也大口喝了一盞茶後,方才開口道:“昨日駱愛卿領著小傑一幹少年俊傑在比武中力挫蒙古使者,實是大大振奮了我大明之國威,朕心甚慰,今日召卿入宮,親自勉慰,此其一也!”
駱思恭連忙抱拳道:“此乃微臣職責,不敢居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