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射柳(2 / 2)

評判射柳的成績時,明朝人竟然以掛在柳枝上的葫蘆落地震開後,葫蘆中鵓鴿飛出的高低為標準,而不是以射技的優劣論輸贏,這與金元時期以柳條上削出的白木為目標,以射斷和馳馬手接與否決勝負相比,在難度上要小得多。在都射中葫蘆的情況下,誰勝誰負,取決於鵓鴿,而不是射手的射技和騎術,偶然性無疑更加大了,射柳的娛樂性更濃而競技性更淡。清初的高士奇在《天祿識餘》中提到:裝在葫蘆中的鵓鴿係有鴿鈴,當鵓鴿飛出來時,射柳場上空頓時響起串串清脆的鴿鈴聲,若連連射中,則鴿鈴之聲不絕於耳,十分有趣。

在內侍們將葫蘆懸掛於東苑擊鞠場四周的柳樹枝條上之後,射柳戲隨之開始。

此次射柳,不用報名,對自己射藝有信心者皆可上場挑戰,隻是因為有當今天子在場,許多平日裏喜愛射柳的管家子弟們都有些膽怯,真正敢於登場者並不多。

隨著鴿鈴聲的不斷響起,箭術不凡的孫乾光、趙一朗、福王衛隊的周大兄弟倆、蒙古使團的粆圖、袞楚克和貴英恰都相繼登場命中,獲得滿場喝彩。

天啟帝手癢,一時興起,也親自下場,策馬張弓,射了一箭,還別說,這個沒什麼文化的朱由校動手能力著實不錯,箭發即中,葫蘆落地後震裂,鵓鴿衝天飛出,鈴聲在半空中清脆悅耳地響起,眾人皆齊呼“萬歲神箭”!

天啟帝興致勃勃,策馬來到看台前,喊道:“皇叔也下場來玩玩!”

福王朱常洵挺著大肚子,連連擺手道:“臣可玩不了這個,請聖上恕罪!”

天啟帝哈哈一笑,繼續喊道:“那由崧、由檢,還有小傑,你們也下來活動活動吧!”

高傑正待推辭,卻被朱由檢一把拉著,又拽上福王世子朱由崧,跑下了看台。

朱由檢讓守候在一旁的王承恩將他的弓箭奉上,轉頭問高傑道:“傑哥哥,你有沒有帶弓箭來?要不要我幫你找一副?”

高傑苦笑道:“我可不會弓箭之術,隻會弩箭。”

天啟帝眼睛一亮,喜道:“弩箭射柳,倒也有趣,小傑且射來看看!”

高傑隻好走回魏良卿等人身邊,從帶來的包裹中取出臂張弩。

高傑隨身帶來的蹶張弩,乃是陳大可和謝軍二人贈送的,共有三張,分為臂張弩、膝張弩和足張弩,臂張弩是其中最小巧的一個。

魏良卿和魏良月兄妹倆從未見過蹶張弩,見到高傑手中的精巧弩箭,好奇地問東問西,嘖嘖稱讚,還責怪他不早點把寶貝拿出來分享。高傑苦笑搖頭道:“等回去給你們看個夠,成不?!”這才擺脫了他們的糾纏。

等他回到場中,見福王世子朱由崧也從護衛那裏取來了自己的弓箭,已經策馬上場了。朱由崧身體頎長,雖然白淨卻並不文弱,策馬、張弓、搭箭都甚有章法,顯然是經過了高人調教,箭矢射出,也是一擊即中,贏得眾人的喝彩。

朱由檢年少好勝,對高傑笑了笑,便也策馬上了場。因為年紀尚小,手臂不長,他手中的弓箭乃是定製的低石短弓。不過從他策馬施射的架勢上,卻有章有法,和朱由崧相比不相上下。

朱由檢輕鬆射中柳枝上的葫蘆,放飛了鵓鴿,便開心地策馬來到天啟帝和高傑麵前,得意地揚了楊手中的短弓,叫道:“我厲害吧?!”

朱由校溺愛的輕拍了一下他的小腦袋,讚道:“朕的弟弟,自然是高手!”

高傑也笑道:“皇上說的對,檢兒小小年紀便有這般武勇,以後當可為帥為將,親自帶兵,衝鋒陷陣了!”

朱由檢被誇得小臉上笑開了花,說道:“這都是宗擎尊者教導有方,我以後一定要成為武林高手!”

“宗擎尊者?”高傑聽到這個名字,不由得回頭向坐在看台邊的那位黃袍老僧看了一眼,暗想朱由檢的師父看來就是這個來自少林寺,曾從師於俞大猷的精裝的武僧了。

正思量間,忽聽朱由檢驚奇問道:“傑哥哥,你手中的這把弩弓貌似和普通的不太一樣,看上去有些奇怪呢!”

天啟帝也道:“不錯,比之普通弩弓製作更加堅固精致,且弩臂材質堅韌、粗壯不少,威力和射程恐怕都很驚人!”

高傑笑道:“聖上和檢兒眼力真好,這弩弓乃是小傑在江湖中結識的兩位好哥哥贈送的,名喚蹶張弩,共有三張,這張乃是最小巧的一中,叫臂張弩!”

“蹶張弩?!”天啟帝眼睛一亮,驚喜道:“朕素來喜愛研究機巧機關以及匠活,早就聽聞江湖中有位武學大師叫程宗猷,蹶張弩便為他所創,莫非就是眼前這張?!”

高傑聞言,不由讚道:“聖上見多識廣、博聞廣記,連蹶張弩及其出處也知曉得清清楚楚,小傑實在是佩服不已!不錯,這蹶張弩便是程宗猷大師的親傳弟子陳大可和謝軍兩位將軍送於我的!”